第 51 章 结婚还是吃串串,这是一个问题。
赵玲珑立在原地,凝视着那件衣裳,久久未曾发语。
崔昫想了想,轻声问:“是这样式不讨你喜欢?”
她回神,心不在焉地摇摇头,“无关样式。”
可,关乎什么,她却说不明白。
自再生归来,她把身边一切事情都安排地井井有条,就像每一处的账册一般,哪一条陈,哪一批复,清晰明了。
在隐庐,她是这样安排生意。
呼云山从一户起家到如今的两千余口的小镇,依旧如此。
家中管事为之赞赏,父亲亦是啧啧称奇,便是渝州城的刺史也对她刮目相看。
那些事情繁冗复杂,她都能头脑理智地看待,可如今乍一听闻崔昫的情意,却没了头绪。
她犹豫几番,坐在胡牙圈椅上,呆呆地问道:“时随事易,我如今并无婚嫁之心你待如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虽有些失望,崔昫识出她的魂不守舍,“若你觉得时候不合适,那便再等等。”
等多等少,人在他身边,就好!
这一会儿的情意剖白好像就这样轻描淡写地过去了,赵玲珑无心留人吃饭,送他出门。
马儿渐行渐远,那道挺拔的身影消失在街角,猛地叫赵玲珑忆起上一世的某个场景。
依稀记得也是仲夏,当时她才新婚,一团孩子气,耐不住苦夏,缠着崔昫,非要吃城西一家店里的樱桃冷淘。
旁人买来的不要,偏央着崔昫亲自跑马一趟。
那么热的天,就连树秧子的夏蝉都懒得唔吱,崔昫竟也允了。
那时不过是因为园中有小丫头念嘴一句说二爷娶她是身不由己。
她心里不快,折腾地崔昫受累,好似就能说服自己,这一场婚事并不仅是一厢情愿。
最后那一碗樱桃冷淘是什么滋味,她早已忘记,只因为当时对方一个离去的背影就让她后悔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当时,也是像这样送他离去。
求着他去了,是为了自己心里痛快。等崔昫扬鞭走了,她又心疼不已,怨怪自己怎么如此不懂事。
身后的杏仁嘀咕一句‘怎么不留姑爷吃个饭呢?’。
赵玲珑并不解释,长街宽阔通达,来往行人吆喝俱是烟火气,正如她所说,如今的自己早已不是当时忝居后宅的针线妇人。
她和崔昫的情,是她之故,亦或是天意相弄,早就不同于那时。
“润郎已经在书房等了许久,归府吧!”她道。
润郎是早前在隐庐学手艺的赵家族人,后得女郎赏识栽培,在呼云山椒山做了小管事。
这时候过来,该是正事。
杏仁老实应喏。
她从飞云寨出生入死一趟,渝州城还是往昔繁盛之景。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呼云山椒种时,赵玲珑心思回转,另有一安排。
第二日晨起,赵父还在院中打拳时,听见刘管事汇报收录的名册,露出一个难以置信的眼神,道:“你是说玲珑要广开门路,收四方子弟学我赵家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刘管事为难,却也无可奈何:“老爷,非是奴的主意,女郎执意如此,这名录早就整理好了。”
说着将手中的名单递上去。
赵父大致浏览一番,其上之人户籍、名姓、家中亲眷、之前所为等一一列出,很明显这是一份经过层层筛选才递到他手中的名录。
名录册子看着厚实,其实不过才十数人。然,赵家如今已有余力收四方门徒了吗?
赵父不由回忆起自己年轻时,师从成都府时的境况。
当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