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 55 章 听说,胡人也求亲了?
讯赶来,秋姨娘气歪的一张脸,崔夫人郁结在心的闷气咻地消散,连吃两大海碗滋补汤。

    丈夫已经被抛之脑后,自己后半生富贵不缺,崔夫人现在只心心念念一件事——

    怎么助二郎将玲珑娶进门?哦,或者说,怎么助二郎顺顺利利地入赘到赵家?

    生平第一次做媒,经验不足的崔母苦恼地叹气。

    腊八一过,渝州城一年中最热闹的赶年集终于在商市拉开序幕。

    这一早天还未完全亮,钱婆子便匆匆起身,窸窸窣窣的动静终于把睡在另一侧的丈夫吵醒。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老妻舍不得点灯烛,钱老爷费劲地看了半晌,含糊道:“商市又不会跑,作甚折腾地这么早?”

    钱婆子哼了一声,手脚麻利地穿戴整齐,床边是一个小山般高的包裹,“商市不会跑,那银钱可是长腿嘞。”

    包裹中的东西金贵,钱婆子摸黑再三确认系带拴牢,这才挎在手腕上,“大郎和我一道去,你起了,记得把猪食给做了。”

    没等到老头子的应答,胡婆子又喊了一句,钱老头这才懒洋洋地嗯一声。

    钱大郎已经等在院子中,见他娘出来,“阿娘,莹娘在厨上热了饼子和水,您吃些再出门吧。”

    莹娘是她新进门的儿媳妇,看着瘦弱,力气却大,关键是知道孝顺。

    钱婆子心里熨帖,热水饼子一下肚,母子二人再不耽搁,出门赶路。

    他们家在下峪村,到渝州城得早起去镇上车马行,每人出个铜钱,挤上一辆牛车。

    今晨风小,钱大郎想到方才母亲在屋中的喊声,道:“阿耶方才又惹阿娘生气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钱大娘没好气,“天冷我知他不愿意出门,便饶了。大活人在家,使唤他起来给猪做个食,他还不乐意呢。”

    两句话,足以看出钱家做主的人是谁。

    其实,他家以前不是这样的。

    钱大郎缩了缩脖子,回忆起八月前家中的情形。

    那时候,家中上下,大到金银,小到一粒米,都是阿耶做主。

    阿娘木讷,不像现在这样话多,规规矩矩地下地扬锄头,春种夏灌秋收冬制衣。

    变化是突然发生的。

    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下午,阳老虎发威,钱大郎刚从地里灌水进家,一抬眼就看见阿耶一巴掌扇在阿娘脸上。

    他又惊又怒,扁担一扔,冲上前拦住还想动手的男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阿耶骂骂咧咧了许久,钱大郎从他话语中中凑出一个简单的故事——家中多年庄稼攒下的金银,钱老婆子竟然偷偷拿了,去找什么呼云山买了几头小兽仔。

    后来,他才知道,哼哼唧唧地四蹄子兽叫彘,俗称猪。

    钱老婆子坚信养这东西,等到肉厚膘圆时,再送到呼云山,必然能赚上一大笔。

    阿耶说阿娘魔怔了,要拉着人放血驱邪。

    不管别人怎么指指点点,钱婆子固执地养着那四个小东西。

    不仅如此,也不知她哪里来的心劲,真就按照呼云山说的,上山挖猪草,洗猪笼,等到猪大些,还赶着去村子外边的溪流里清洗。

    按照钱老爹所说——真是比伺候人都精细。

    事实证明,这份精细是值得的。

    小猪仔子见风长,性情也温驯,与村里老人口中吃人的恐怖样子截然相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五个月转眼过了,秋收结束,钱老婆子着人带话给呼云山,说要送猪出栏。

    村里人嘲笑钱老爹,说是怎会有人白白送钱,恰这时,一行十数人赶着宽敞的板车到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唐女膳祖(重生)简介 >大唐女膳祖(重生)目录 > 第 55 章 听说,胡人也求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