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1 章 好消息和坏消息,你想听哪一个?
清明前后,总是阴雨霏霏。
又是一个潮湿阴冷的后晌,刚从马车上下来的丁聪冷不丁接触外间,顿时一瑟缩。
他裹紧身上的风袍子,吸了下鼻子,“渝州不比府城,总是这么湿冷,寻个好时候,还是搬去府城常住吧。”
仆从在前面引路,一边聊帘子,一边笑,“府城生意也红火,如今都三家堂店了,您要是想去,老爷必然是同意的。”
进了内间,扑面而来一股甜香气。
空气中浮动着丝丝缕缕的甜意,跟外边阴雨似的,叫人不防备便沾染上头。
丁聪道:“这又是什么东西,勾得爷心里馋虫都出来了。”
隐庐管事上前迎人,惦记着早些年丁家对他们赵家的针对,象征性地拱手,“小丁掌柜安,此乃我家玲珑勺头新晋研发出的甜浆米皮,您若是喜欢,不若来上一碗?”
丁聪瘪瘪嘴,本想说不稀罕,正好瞧见旁侧一人挑起一筷子白玉般的皮子,一吸溜,鼓囊鼓囊地嚼着。
他屈服嘴巴,“来上一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掌柜喝了一褐色走堂过来,丁聪也不计较,随便寻了一桌空位,同人拼了位置,“在来上一道水晶骨,还有拿什么坛子肉。”
赶路好几天了,终于想起来要犒劳下五脏庙。
走堂轻声念叨一遍,又道:“可曾有偏好那一位的菜式?”
丁聪纳闷地看他,“你们这儿还能点厨子下菜?”
“小郎君外地来的吧?这隐庐厨子各有拿手,您要是吃惯了谁的味道,点菜的时候也可点人做。瞧,”同桌上的另一人指指身前的一个浅口木盆,“这一道干锅鲜烩便是魏九的拿手菜。这都是我来这儿吃得第五次了。”
丁聪眉峰更紧:魏九又是何人?
怎出门几月,赵家又请了什么名厨。
很快,他的疑惑便解开了。
此时尚未至晡食时分,却有侍从、仆妇打扮的人进进出出,所言尽是点名要某一厨子的某一道菜。
过半晌,侍从将打听的消息告知自家小郎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丁聪挑起面皮送到嘴里,清甜怡口的汤汁早已浸透面皮里外,面皮薄而劲道,爽口弹牙,加上温热的甜汤水,一口下去,肺腑混热,外边行走沾染的寒气顿时消失。
吃完一小碗,丁聪意犹未尽,第二碗换了口味,便放慢速度,细细品味。
一小口,嚼着,他心说:这是我剑南独有的岩米米浆。这味道他吃了二十几年,必然不会出错。
第二口,他想要溜去后厨看看,他猜测:这吊面皮的厨子必然是个不怕烫手的,这种爽滑劲道和口感,只有经验老道的厨子才能掌握住最恰当的火候。
第三口,随了汤,是碗底料,尚有面皮出锅时候的热度,经由甜汤唤醒面独属于面上的甜味,二者相宜,甜汤是蔗糖水,面皮甜则是谷物香。
他筷子不停,脑海中思绪翻飞:年前因红汤生意出了渝州,一连三四月未曾归来,赵玲珑的手艺又是一层楼了。
以前父亲曾说真正的庖厨并不着眼于花里胡哨的技法,任何佐料都是点缀,所谓大师乃是将食材最本真的味道激发出来,呈现给世人。
如今这一碗面皮真是质朴又不凡。
两碗下肚,他望向后厨方向,招了走堂过来,“赵掌柜今日可在?”
走堂摇摇头,“我们掌勺不在,您是觉得哪个菜式不合您心意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他眼神落在桌上,见两碗三碟子都空了,不像是吃得不尽兴。
“她不在隐庐,那后厨何人管事?”这么大的生意场,也是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