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3 章 一场好婚事
确如记忆中一般,这一年的冬日会有一场滔天祸事降临在大唐的国土上。
崔昫只当粟特商人说了什么,叫她灵醒,“依照陇右传来的消息,安禄山确实有反叛之径。”
奈何圣人偏信,不肯防备,便是杨国忠出面谏言,都吃了挂落。
赵玲珑沉思片刻,忆起这几日杨启年时常告假归家的举动,福至心灵,“杨大人莫不是已经开始着手留后路了。”
杨家在剑南根基不浅,再加上这些年圣恩隆重,声望亦或是财富早已超乎人想像,若是真有大难,必然会择蜀中一避。
毕竟就连太白都将‘蜀道难、难于上青天’赋诗,传于民间。
崔昫安慰道:“便是真要避入蜀中,战火也不会烧到渝州城。”
这倒是实话。
崔昫这样讲乃是因为他父亲节度使大人军政大权在手,把控蜀中全境,攘外、安内早已胸有成竹。
赵玲珑知晓战火不会波及渝州,乃是有上一世的记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上一世,犹记得潼关失守后,圣上携贵妃仓皇出逃,一路西行,过宝鸡,后南下入南都——成都。
不过崔昫说得对,天高皇帝远,那些权贵纷争离她们远的很。
这样一想,确实杞人忧天。
四境安,则万民安。
这一场兵乱虽对剑南影响甚小,可作看客,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赵玲珑叮嘱崔昫,“崔大人如今身居节度使的官位,所见所闻必然不俗,若是真有什么变故,我也好应对。”
崔昫点头应下。
这一桩事便放在一边,日子还是照着往日的情况继续着。
岁月如梭,转眼便是成婚吉日。
这一次依旧是从锦绣阁出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金秋送爽的时节,坐在榻上,隔着窗纱,正好能看到廊下院中金黄灿烂的杉树叶,秋风一卷,发出飒飒声响。
赵母慈爱地看着已经上好妆的女儿,见有侍女端了极圆润新鲜的苹果上来,起身接过,“这是呼云山上新结出的甜果,你抱在怀里,到了西苑再叫杏仁好生收着。”
苹果,平平安安,甜甜蜜蜜,盼着新婚夫妻日后能蜜里调油,万事顺遂。
赵玲珑放下充饥的点心,擦净手,依言,乖巧地接过果子。
一阵清甜味道顿时扑鼻而来,“这果子去岁还是小个头,酸唧唧的,金秋便已经长成如斯,呼云山镇的农人费了不少功夫吧。”
杏仁笑嘻嘻道:“女郎当年收留了那多流民,这些人没辜负您的苦心,自食其力,有农人侍弄果蔬有经验,打听到您成婚吉时便下功夫培植,说是要给添添喜气。”
这不,一大早赶了山路,将枝桠上最红最甜最好看的一批送到了府上。
她不由点点头,那时的举动不过是心善,有如今的善果她心里也开心。
这是她重生而来后,点点滴滴欢喜中的一个,细细算来,才两年过,她心境见长,不像上一世浑身戾气,倒像是佛家一知恩客一般。
正这么想着,自外跑来一小厮,面上喜气加敬意,回禀道:“夫人,女郎,管家着小人传话,说是九峰山法源寺的智敞长老派小沙弥送喜,抱了好大一尊玉观音做礼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
观音送子,又是名寺相赠,这可真真是好意头。
一向崇信佛教的胡妈妈早就站不住,嘴里念叨着阿弥陀佛,有劳菩萨,迈步出去相应。
佛家讲究缘,由她出去招待,正是合适。
菩萨素日听惯了胡妈妈的拜声,没准已经混了脸熟呢。
赵母笑意盈盈,见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