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章 一本炒到十倍价,苏杭纸贵为神话!
    翰墨斋《西游记》的火爆程度,那简直就跟滚油锅里撒了把盐似的,噼里啪啦,一天比一天炸裂!

    这年头,娱乐方式匮乏得可怜。老百姓平日里除了听听街头说书,看看社戏,也没啥别的消遣。如今突然冒出来这么一本图文并茂、故事又新奇刺激的《西游记》,那简直就像是给干涸的沙漠里引来了一股清泉,谁不想尝尝鲜?

    于是乎,一个奇特的现象在苏杭城里出现了——《西游记》的价格,它飞起来了!

    翰墨斋每日限量的供应,根本就满足不了嗷嗷待哺的书迷们。那些没抢到书的,或者想多买几本送人、收藏的,怎么办?

    有需求就有市场!

    很快,在翰墨斋门口,以及苏杭城里的一些隐秘角落,就出现了一批专门倒卖《西游记》的“黄牛”!

    这些“黄牛”们,有的是些游手好闲的泼皮,有的是些消息灵通的小贩,甚至还有些是家境殷实人家派出来的下人,他们凭借着各种手段——起大早排长队、花钱雇人排队、甚至跟翰墨斋里某些手脚不干净的小伙计暗通款曲——总能搞到那么几本《西游记》。

    然后,转手一卖,价格立马翻番!

    原本一本定价三十文的《西游记》,在这些“黄牛”手里,轻轻松松就能卖到六十文、八十文!要是品相好点,插画清晰点的,卖到一百文那都是常有的事!

    更有甚者,一些从外地闻讯赶来的富商、士子,为了能一睹《西游记》的真容,或者买回去在当地显摆显摆,不惜重金求购!一本《西游记》被炒到二三百文,甚至五百文的天价,也不是什么稀罕事儿!

    五百文啊!那可是足足半两银子!都够寻常百姓一家老小一个月嚼用了!

    就为了一本薄薄的话本?

    简直是疯了!

    但偏偏就有人愿意掏这个钱!

    “听说了吗?城西张员外家的小少爷,为了给他爹祝寿,花了一两银子买了一套前十回的《西游记》!”“一两银子?我的乖乖!这书是金子做的吗?”“你懂啥!这叫‘苏杭纸贵为《西游》’!现在整个江南,谁不知道咱们苏杭府出了本神书《西游记》?拿出去多有面子!”“可不是咋的!听说隔壁松江府、嘉兴府都有人托关系来买呢!就是价钱太高,寻常人可买不起!”

    “苏杭纸贵为《西游》”!

    这句带着几分调侃,又带着几分自豪的顺口溜,很快就在苏杭城里流传开来,成了街头巷尾妇孺皆知的趣谈。

    翰墨斋的名声,也因此水涨船高,彻底坐实了苏杭府第一书坊的宝座!

    林宸自然是乐见其成。虽然他也知道这种“黄牛”现象不太好,扰乱了市场秩序,但他目前也没啥太好的办法去杜绝。毕竟,这年头可没什么“实名制购书”的说法。

    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黄牛”的存在,也从侧面印证了《西游记》的火爆程度和巨大商业价值。这种“饥饿营销”加上“二手市场炒作”,反而让《西游记》的名声传得更快、更广,无形中又给他省下了一大笔宣传费用。

    “啧啧,这帮古人,搞起投机倒把来,一点也不比现代人差啊!”林宸摸着下巴,看着那些在翰墨斋门口鬼鬼祟祟,眼神却精光四射的“黄牛”们,心中暗自感叹。

    当然,他也并非完全坐视不管。他一方面让福伯加大了每日《西游记》的印量,尽可能满足那些真正想看书的读者的需求;另一方面,也暗中让赵捕头敲打敲打那些做得太过分的“黄牛”,免得他们把价格炒得太离谱,引起民怨。

    不过,林宸心里也清楚,这种“一书难求”的局面,终究不是长久之计。要想把《西游记》这个ip的价值最大化,光靠卖书是不行的。

    他的目光,已经投向了更广阔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靖咸鱼王:满脑禁书,我只想躺平啊!简介 >大靖咸鱼王:满脑禁书,我只想躺平啊!目录 > 第24章 一本炒到十倍价,苏杭纸贵为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