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4章 天子守国门!
营的赤色纛旗猎猎作响,枪尖凝结的露水在晨光中折射出冷冽的光芒。杨荣、金幼孜两位大学士身着绯袍,捧着黄杨木匣跟在御辇之后,匣中装着的,是昨夜才绘制完成的漠北舆图。

    "皇太子听旨!"王忠尖细的嗓音划破长空。朱高炽蟒袍玉带,率领百官跪伏在地。

    当听到“监国期间,便宜行事”的旨意时,朱高炽额间的汗珠悄然坠落在青砖上。

    二十年前靖难之役的记忆突然翻涌——那时他也是这样跪在北平城头,目送父亲率军南下,而此刻,沉甸甸的江山终于要真正压在自己肩头。

    城郊长亭,朱瞻基攥着素白的送别帕,望着爷爷愈发苍老的面容。朱棣忽然勒住缰绳,翻身下马时竟踉跄了一下,多亏近侍眼疾手快扶住。帝王挥退众人,枯瘦的手指紧紧握住孙子的手,掌心的老茧硌得朱瞻基生疼。

    冰凉的兵符塞进掌心的瞬间,少年浑身一震——虎形青铜符上,“南城禁军”四个篆字还带着体温。

    “帮你父亲把这个国家看好。"朱棣的声音像被风沙磨过的胡杨,沙哑中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帝王最后深深看了眼孙子,翻身上马时,龙袍下摆扫过路边的野蔷薇,惊起几只蛰伏的昆虫。大军扬起的烟尘中,朱瞻基望着那个逐渐远去的背影,忽然想起幼时骑在爷爷肩头看阅兵的场景,泪水不受控地模糊了视线。

    回到紫禁城时,雨丝已若有若无地飘落。朱高炽正在乾清宫东暖阁打太极,白鹤纹的袖口随着招式划出优雅的弧线。

    朱瞻基附耳说出兵符之事,朱高炽推掌的动作陡然凝滞,绣着金线的云纹皂靴在青砖上划出半道弧线。香炉中升起的青烟突然被穿堂风搅乱,袅袅盘绕在父子二人之间。

    张妍捧着刚沏好的碧螺春进来,听到父子二人对话后手不由一抖,茶盏在盏托上发出清脆的碰撞声。她望着丈夫骤然苍白的脸色,突然想起昨夜朱棣召她入宫时,盯着太祖皇帝画像久久不语的模样。

    “陛下是怕……"张妍的声音卡在喉咙里,目光转向朱瞻基手中的兵符,那青铜上斑驳的绿锈,此刻竟像是凝结的血痂。

    朱瞻基这才如梦初醒,后背瞬间被冷汗浸透。他忽然想起出发前爷爷反常的叮嘱:"若一月后接不到军报,就让你父亲封掉居庸关。"少年握紧兵符,虎口被尖锐的符角刺得生疼:"那我们……该如何是好?"

    "只有把这个国监好。"朱高炽弯腰拾起被风吹落的太极图,绢纸上的阴阳鱼被雨水洇得模糊。

    朱高炽望向宫墙外翻涌的乌云,声音低沉得像是从胸腔深处挤出来的,"张妍,去让后宫所有妃嫔每日诵经。你亲自去庆寿寺,替陛下给姚广孝上香。"

    话音刚落,豆大的雨点骤然砸在琉璃瓦上,顺着螭首的嘴倾泻而下,汇成蜿蜒溪流。

    朱瞻基站在廊下,看着父亲转身时微驼的背影,突然觉得那淡灰色的袍角,竟与爷爷远去时扬起的龙袍如此相似。雨幕中,二十万大军出征的号角声似乎还在耳畔回荡,而紫禁城的铜钟已敲响未时三刻,惊起满院梧桐叶,在风雨中打着旋儿飘落。

    永乐二十二年四月,北国的寒意仍未褪尽,五十万明军如同赤色的钢铁洪流,在朱棣的统率下自北京、宣府两地拔营而起。

    绵延百里的行军队伍中,明黄龙旗、赤色战旗遮天蔽日,长枪如林,刀光似雪。校官们的锁子甲在阳光下泛着冷冽的光泽,腰间佩剑的白玉螭纹折射出耀眼光芒,每一副铠甲的缝隙间都凝结着战场磨砺出的肃杀之气。

    战马的嘶鸣、车轮的辘辘声与士兵们整齐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宛如一首震撼天地的战争进行曲,昭示着这支十五世纪初世界上最强大军事力量的磅礴气势。

    朱棣身着玄铁镶金的龙鳞甲,端坐在神骏非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简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目录 > 第24章 天子守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