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5章 劳而无功
    永乐二十二年四月的北京城,槐树上的新芽还带着几分寒意。

    在朱棣的大军旌旗蔽日地驶出居庸关后,整个大明帝国的运转重担,便如千钧巨石般压在了朱高炽的肩头。

    文华殿西暖阁内,奏疏堆积如山。案头的铜鹤香炉燃着安神香,却驱不散满室焦灼。杨士奇、蹇义等阁臣每日卯时便来议事,可即便一众官僚忙得昼夜不停,那些盖着地方官印的文书仍然如潮水般滔滔不绝地涌来。

    朱高炽揉着发涨的太阳穴,朱笔在奏疏上划出的墨痕都有些歪斜。案角堆着的《漕运急报》《河工修缮》等折页,边角已被翻得卷起毛边。自监国以来,他每日只睡三个时辰,连腰间旧伤发作都顾不上请太医,常常疼得直不起腰,却还要强撑着继续批阅。

    张妍看着丈夫日渐消瘦的面庞,心疼得直掉眼泪。出于对丈夫的关心,她带着朱瞻基悄悄加入批阅行列,可不过三日,素来聪慧的皇太孙朱瞻基也熬得两眼通红。那些关于钱粮赋税、刑名诉讼的公文,字句间藏着无数错综复杂的利害关系,饶是熟读经史的皇家子弟,也被折腾得头晕目眩。

    这日午膳刚过,通州仓的加急信便被送到。驿卒浑身是汗,脚步在宫道上敲出急促的鼓点。朱高炽撕开蜡封,粗粝的桑皮纸上墨迹未干:“仓廪已盈,但前线调粮官无皇上手谕,故亟待殿下前来决断。"

    朱高炽猛地站起身,打翻了手边的茶盏,滚烫的茶水在奏疏上洇开大片水痕,但却无心顾及。

    马车在宫城门口等待着,朱高炽死死攥着那封皱巴巴的急信匆匆上车。正要离开之际,张妍忽然抱着狐裘快步追了出来,鬓边的珍珠步摇随着跑动轻轻摇晃。张妍二话不说,撩起车帘就坐了进来,握住丈夫冰凉的手,却触到一手冷汗。

    “别太急,不会有什么大事的。"张妍轻声安慰,声音里带着掩饰不住的担忧。

    朱高炽望着车窗外飞驰而过的街景,满脑子都是通州码头的画面:满载粮草的漕船挤在河道里,押运的士卒焦躁地敲着船板,粮仓的梁柱在重压下发出不堪重负的呻吟。

    忽然,他的目光无意间落在张妍脸上,这才惊觉曾经明艳动人的太子妃,眼角已爬上细细的纹路,曾经紧致的下颌线也变得柔和。夫妻数十年的风霜,竟在不知不觉间改变了她的模样。

    张妍被他看得发窘,伸手去摸脸颊:"做什么这样盯着我?可是妆容花了?"朱高炽想说些打趣的话,话到嘴边却化作一声叹息。他松开攥着奏疏的手,揉了揉发疼的太阳穴。

    见他不答,张妍的语气突然变得酸酸的:"我知道你在想什么,是不是嫌我老了?惦记着那个年轻的狐狸精?"

    也不待朱高炽说话,张妍抱起双臂,别过脸去:"你别忘了,她也就比我小十岁,再过几年,还不是一样……"

    "别闹了。"朱高炽打断她,声音里带着疲惫,"如今前线五十万大军等着粮草,粮食转运一日不足,军心就会动摇一分。我哪有心思想其他事情……"朱高炽说不下去了,又抓起那封急信,指节捏得发白。

    马车转过街角,通州仓的飞檐已经在望。张妍望着丈夫紧锁的眉头,忽然有些后悔自己的小性子。她悄悄往他身边挪了挪,将狐裘披在他肩上,又从袖中掏出个锦帕包着的点心:"再急也要吃东西,这是你最爱吃的枣泥酥。"

    朱高炽接过点心,咬了一口,甜香在口中散开。他望着妻子眼底的关切,心中涌起一阵暖意。或许在这风云变幻的朝堂之外,这份细水长流的温情,才是支撑他走下去的力量。

    春寒料峭的北风卷着沙砾,八名禁军骑兵身披玄甲,手持开道金瓜钺,在官道上如黑色闪电般疾驰。马蹄踏碎未化的冰碴,扬起的尘土在空中划出长长的轨迹,惊得路边摊贩纷纷躲避。马车车厢随着颠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简介 >大明王朝1424:夺舍明仁宗目录 > 第25章 劳而无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