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稿。上面明确写着:考虑项目重要性,建议由林嘉仪本人担任主导,江昕然作为辅助支持。
她轻飘飘一句建议,就把我工作一周的成果据为己有,连是否本人同意这种流程都没打钩。
我不信她一个主管能瞒过整套流程,只能说明——人事那边有人帮她盖了章。
打印件上还附了一张表格截图,是审批流里出现的几个签名:林嘉仪、人事专员梁珊,以及……部门副总陈绍辉。
我不知道打印这份资料的人是谁,也不知道对方想让我干什么。但我知道,如果我现在选择沉默,那我将永远失去说话的资格。
九点整,部门例会如约而至。
我没抢座,而是挑了一个角落位置坐下。林嘉仪一进门,眼神就扫了我一眼,眼尾那点笑意淡得刚刚好,像一只摸过老鼠洞无数次的猫。
她坐下第一件事,就是打开笔记本点人。
这周开始,汇报制度略有调整。所有二级项目负责人须准备口头说明,三分钟以内,内容聚焦重点。
所有人愣了一下。这个规矩以前是林嘉仪亲自定的:项目文档优先,汇报可书面。改成口头意味着什么意味着谁能说得清楚,谁就能拿到主动权。
她明知道谁的口才不行,谁临场不稳。
她改这制度,就是为了我。
江昕然,你先来吧。
我站起来,手心出汗,却强迫自己稳住。
我们组的调研数据本周新增了十四条样本,主要集中在中部一线城市的95后用户,关键点是——
我话没说完,她便打断:数据部分我们已经在其他组口径里覆盖了,你这部分可以再压缩一下。
我停顿一秒,换了角度。
那我讲需求洞察部分。上周收集的关键词里,有三成用户提及‘重复推荐’,这说明算法疲劳正在显现,现有机制需重新评估。
她没说话,但桌子另一头陈琳咳了一声:这个‘算法疲劳’的点,咱们不是讨论过了,暂时不列入主视角。
我看着她,没有说话。
我突然意识到,她们并不是要调整我,而是要消掉我。那种把你说话的地板都掀开的方式,不是提醒,而是清除。
我停住,不再说。
我这边讲完了。我坐下。
她笑着说:嗯,好,有些视角可以再打磨,努力。
例会结束,林嘉仪叫我进她办公室,说要单独聊聊。
门关上,她的笑容彻底换了种味道。
你是不是最近太累了说话有点冲。
我看着她,没回应。
她轻轻合上笔记本,手指在键盘上点了一下,说:公司不是没有机会,是你不太会抓。
或者说,你总是把力气花错了地方。
她看我没动,又补了一句:昨天那个快递……我猜你看过了
我终于抬起头。
你知道是我收的我问。
我当然知道谁会收到它。她笑得优雅,我还知道你不会傻到真的拿它做什么——昕然,你不是不聪明,你是太想证明自己。但证明自己,不代表要和制度作对。
她语气平稳,眼神温和,像在训一个犯错的小孩。
我离开时,她补了一句:建议你好好想想,年终评审还有两个月,风向什么时候变,你得学会看。
我走出办公室时,手机震动了一下。
一条新消息弹出来,是秦亦诚发的:
今晚下班,有空聊聊吗我可能知道那个资料,是谁给你的。
我的脚步顿了一下。
我把手机锁屏,头也没回地走进电梯。
林嘉仪刚才那句话像钉子一样扎进我脑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