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能被太子拿来做文章。
回程的路上,我心里思量,萧彻是否也认出了这东西他若真如此冷清淡泊,又何必陪我犯险但他却没有多问,反而意味深长地说了句:天道有轮回,恶人有恶报。
这短短八个字,震得我心神剧烈一颤。他都知道些什么前世的他,是被萧瑾算计至此,难道他也隐隐察觉到了他会不会也像我一样,窥见了什么真相这个疑问像一颗石子,投入我平静的湖心,激起了阵阵涟漪。
但不管他知不知道,萧瑾都无法利用这东西再构陷别人了。而我与萧彻之间,也在这一来一回的交谈中,仿佛达成了某种无需言说的默契。他虽不多言,却仿佛能懂我所思,这种被理解的感觉,是前世任何人都没给过的。
6
严家的立场,和亲事的定论
萧瑾知道我拒绝了他后,曾多次尝试修复与我严家的关系。他几次遣人送了贵重礼物来,但都被我父母婉拒。后来他干脆自己驾临严府,希望亲自求见我。
我在花厅里听着下人来报,冷笑一声:就说严家嫡女大病初愈,身子娇弱,不便见客。
下人去禀报,没多久,太子离开的脚步声便在门外响起。他不肯就此作罢,在朝中借着一些机会,故意对父亲的政见持相反态度,想逼迫严家低头。
然而,严尚书已经不再是前世那个被太子蛊惑得一心想把家族权力捆绑在储君身上的户部尚书了。他对朝堂的风向、陛下的态度观察得比以前任何时候都更为敏锐。他对太子的拉拢和压制都谨慎对待,不再冒进,更没有将严家整个儿绑死在萧瑾的战车上。因为有了我的提醒,加上他自己的谨慎,严家反而从太子的那些明里暗里的布局中,一次次险险地避开了。
尤其是在江南水灾赈济的方案上,萧瑾的幕僚提出了一个华而不实的策略,看似能快速赈灾,实则贪污腐败的空间巨大。严尚书几次想要驳斥,却被我按下了。
爹,依我看,这次赈灾的提案,您大可顺着太子殿下。我轻描淡写地说道。
父亲震惊地看向我,眼神复杂:玥儿,你可知此法一旦实施,百姓将更苦太子殿下如此不智,莫非……
爹。我打断了他,这恰恰说明,陛下要看看,在关键时刻,谁是真的为民着想,谁是真的为了一己私利。若太子殿下真的听不进谏言,那……迟早会显露出其本质。倒不如,让那些暗地里搞鬼的趁机冒头,引蛇出洞。
我虽然说得含蓄,但他却瞬间明白了我的意思。这是釜底抽薪,借力打力。
果然,在接下来的赈灾过程中,萧瑾一方的方案漏洞百出,各地官吏借机大肆贪腐。严家表面配合,实则在私下做了周全的准备,确保关键物资的运送和监察滴水不漏。而另一位不露山水的皇子,七皇子萧彻,此时却站了出来。他并未公然指摘太子,只是私下向陛下呈递了一份详细的奏折,罗列了萧瑾方赈灾中的诸多弊端,并提供了自己一套可行且缜密的赈灾方案。萧彻的方案考虑到了运输、安置、疾病防疫等方方面面,显示了他深谋远虑的治理才能。这份奏折没有半句太子不是,却字字句句打在太子的痛点上。
陛下看着手头两份赈灾方案,心中已然有了判断。他不动声色地对太子萧瑾提出了诸多建议,几乎完全按照萧彻的方案在实行。并且,还委派了萧彻监督赈灾。这让萧彻在民间和朝中都积累了极好的声誉。
经此一事,萧瑾的地位不再像从前那样稳固。京中传闻渐起,言及太子殿下仁爱有余,而实干不足。而七皇子萧彻,从最初那个无人问津的边缘皇子,开始逐渐走进大众视野。而我严家,则因祸得福,不但保住了清名,还因为明面上的配合和私底下的周全,被皇帝暗暗赞赏,称赞严尚书识大体,能做事。
至于我和萧瑾的亲事,则是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