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我听过苏鸣的歌!
五天的时间,说短不短,但是说长也不算很长,既然打算好了,苏鸣便赶紧将《气球》这首歌的完整版写了下来,让于雪熟悉这首歌。
不同于昨晚在颁奖典礼上现场用纸笔写歌,苏鸣这次选择了电脑上的专业创作软件,但他依旧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整首歌的词曲。
之前见识过《浮夸》的诞生,杨青青和若妍对苏鸣这种夸张的速度已经见怪不怪了。
值得一提的是,当看到完整版歌词之后,杨青青和若妍对于这首歌的评价又提高了几分。
正如苏鸣之前所说,这首歌根本就不是什么口水歌。
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既然苏鸣选择让于雪演唱这首歌,便相信于雪能唱好这首歌。
至于说于雪会不会像当初的陶婉会不会背刺自己,以苏鸣对于雪的了解,觉得基本没那个可能。
就算真的会背刺自己,苏鸣也觉得无所谓。
第一,颁奖典礼上,于雪是俊峰唱片的艺人中,唯一一个为自己说话的。
其次,这首歌即便是苏鸣选择让于雪演唱,但歌曲的版权依旧在苏鸣这里,更何况苏鸣依旧是这首歌的创作者。
说到版权,这也是杨青青作为苏鸣的新老板,和苏鸣签约的合同内容之一。
说起来,虽然杨青青官宣苏鸣加入自己公司,但签约的事情,是等苏鸣写好这首《气球》之后才进行的。
对于合同内容,可以说杨青青拿出了最大的诚意。
不仅按照之前杨青青和公众公布的那样,直接大手一挥,给了苏鸣新成立的音乐部总监的职务以及职务内的最大权限。
而且就歌曲分成以及版权归属问题,也都是给予了苏鸣最大的利益。
还有一点,让苏鸣意外的是,所谓的音乐部门,原来并非杨青青临时起意。
而更像是杨青青公司筹划已久,开辟的新业务部分,大厦内的两层楼,都是苏鸣音乐部的。
大概了解了一下,部门的核心业务团队包括三个。
一个是艺人管理部,负责发掘、签约艺人,协调音乐制作方向,充当艺人与公司之间的桥梁,策划艺人发展路线。
这个自然不用苏鸣操心,当然如果有苏鸣觉得有潜力的歌手,杨青青也会安排人想办法挖过来签约。
第二个就是音乐制作部,这也是苏鸣之后的主战场!
包括制作人、编曲团队,负责作曲、编曲、录音监制,还有录音工程团队,他们的工作是管理录音棚、音效处理、混音和母带制作。
还有词曲创作团队,提供原创歌曲或定制化歌词。
第三,则是版权与法务部:管理音乐版权(如与版权代理机构合作)、处理合同、版税分配等等。
其他的几个团队,则是负责运营与市场,比如以后的演出、采访、发歌、宣传等等等等。
还有数据分析、v以及海报制作的视觉、财务行政的支持部分。
以上这些,苏鸣稍稍了解一点,但也不会将过多的心力放在上面。
这一点杨青青同样也十分清楚,就像杨青青所说的那样,现在的苏鸣只需要多帮公司出几首好歌,最好再拉几个有潜力的歌手,就足够了。
说不定很快,苏鸣就会拥有一个让整个乐坛都忌惮的豪华歌手班底。
但很可惜,就目前为止。
杨青青子衿娱乐的音乐部门,只有两个歌手,自然就是于雪和苏鸣。
而其他部门的核心人员,也会尽快的入职,以此协助苏鸣运营好整个子衿娱乐的音乐部。
直到杨青青离开后,苏鸣坐在独属于自己的总监办公室,望着窗外杭城的风景,依旧有一种说不出的怪异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