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黄樵松起义遭挫,歼敌汾河西
他接过卫士递过来的毛巾,擦了一阵,然后小声对卫士说:
“你找两个人,赶快在我里屋后墙上打个洞,把汽车开到屋后等我。”
卫士会意地点点头,出去了。赵恭又吼叫起来:
“我们是国军将士,长期受阎长官的栽培。在这危难之际,我等都要竭尽精诚,忠于职守,誓与阵地共存亡!决不能临阵逃脱,恋家惜命。如有贪生怕死者,将受军法制裁!……”
这时,副官进来报告:
“69师师长郭弘仁和副师长韩佑虞,坐车逃进城里,师部小王村被共军占领。”
赵恭听了,又是一身冷汗。大王村距小王村仅一箭之地,小王村被占,大王村还能守住?”但是,他又不甘心坐等灭亡,便连忙下令:
“紧缩战线,加强防守,与共军决一死战。”
1949年4月20日上午9点半钟,位于右翼的我军先头64军某团占领小王村,打掉敌69师师部以后,不待小王村硝烟散尽,随即向北猛扑,直取大王村。
从大王村往东,直至汾河边,敌人挖有两道堑壕。壕外有铁丝网,壕内有地雷,隔100米左右,还有一座碉堡。为了切断大王村敌人逃入太原的后路,杨团长命令:迫击炮连打掉堑壕两边的碉堡;五连以爆破填塞的方法,从两个碉堡之间突破,夺占汾河水泥桥。
五连连长马德臣接到命令后,迅速以七班为骨干,组成了尖兵班。一声令下,尖兵班在七班长、爆破能手钱宗敏的带领下,避开碉堡里射来的枪弹,以跃进动作,很快接近了壕沟。他们爬在地上,挖好了装药坑。只听一声巨响,铁丝网被炸开了一大段,壕沟也成了个斜坡。接着,他们又引爆了沟里的地雷,再在沟北内壁装上了炸药,又炸出了一个斜坡。这时候,两边的碉堡,已被我们的炮兵掀开了盖子,敌人的机枪不响了。钱宗敏率领七班,跑步接近了第二道壕沟。不大功夫,随着一阵巨响,升起了高大的烟柱,第二道壕沟也爆破成功了。这时,五连的战士们立刻跃身而起,宛如怒潮决堤般跃过壕沟,向汾河水泥大桥冲去。
汾河水泥大桥,有一里来长。它位于太原城水西门西南约四里之处,连接着市区和汾河以西的广大地区,是东西往来的必经之地。阎锡山曾说:“汾河,由北向南,流经太原城西一面,为太原城西的一条天险。只要能守住这座大桥,任何人,只要他没长翅膀,就休想过得河来。”因此,阎锡山在大桥附近修了大量工事,号称“四层立体火力网。”
在大桥东口20米处,是一座大型水泥梅花碉堡。在它的周围,有三个小堡,并有地道通往紧靠桥口的水泥地下室。这里,用火力封锁着桥面,为第一道火网。在梅花碉堡的南北两侧,工事层层,碉堡林立。北面,有11个小碉,南边有12个“好汉碉”,东南还有7个大碉,构成了纵横交叉的第二道火网。再往后,是城西的环城铁路,路基本来就高出地面,又在路基旁修了6个高碉,虎视眈眈地瞅着水泥大桥,这是第三道火网。再后,就是西城墙和西关上的碉堡和工事。它们居高临下,封锁十分严密。在汾河水泥大桥的东边,由近到远,由下到下,构成了四层立体火网。在这里担任防守的,是曾受阎锡山通令嘉奖的一九六团。并由吹嘘为“铁兵”的该团第九连,守在最前沿。
我五连连长马德臣带领全连冲到汾河大桥后,立即击毙了敌人守桥的一个班,占领了桥头堡。之后,他调二排的机枪手杨德胜和刘绍武,随七班行动,加强尖兵班的火力。
当我军以猛烈而密集的火力,将梅花堡里的敌人压制以后,尖兵班分成二路,沿大桥的栏杆,迅速向前运动,……300米、200米、100米,……当距离敌人梅花碉仅有4、50米的时候,敌人突然开始射击了。
七班长钱宗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