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活,开始了!
济世堂后院果然有一间小小的偏房,虽然简陋,但干净整洁,有床有桌。李掌柜言出必行,让人收拾了出来,还送来了被褥和一些生活用品。
以后,你就在后院药圃帮忙,跟你王伯学。
李掌柜指着一个正在侍弄花草的驼背老仆对我说,你弟弟年纪小,就在铺子里打打杂,扫扫地,帮着捣捣药,管你们姐弟俩三餐。月钱嘛,先按学徒的给,每月五十文。做得好,再加。如何
谢掌柜收留!我们一定好好干!
我和承安异口同声,感激涕零。五十文虽然不多,但管吃管住,还有了安身之所,这已经是天堂般的日子了!
在济世堂的日子,平静而充实。
后院药圃比周家庄的大不少,种着更多种类的草药。王伯是个沉默寡言但经验丰富的老药农,我虚心跟他学习各种草药的习性、种植技巧、炮制方法。有了空间催生草药的经验打底,我学得飞快,常常能举一反三,让王伯都啧啧称奇。
我利用空间泉水(极其谨慎地稀释使用)和空间土壤,悄悄改良着药圃里一些长势不好的草药,效果显著。李掌柜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对我越发器重,月钱也涨到了一百文。
承安在铺子里当小药童,手脚勤快,嘴巴也甜,深得铺子里坐堂大夫和伙计们的喜欢。他装痨病时练出来的咳嗽演技,成了捣药时喊号子的绝活,常常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我们姐弟俩,终于过上了安稳、有尊严的生活。
但我没有忘记青河湾。我一边努力工作,积攒着微薄的积蓄,一边不动声色地向李掌柜和来往的客商打听青河湾的情况。消息证实了之前的说法,那里确实在招揽流民开荒,政策优厚。
半年后,我和承安攒下了六百多文钱,还置办了两身结实的新衣服。时机成熟了。
这天,我找到李掌柜,诚恳地表达了想去青河湾开荒落户的想法。
李掌柜虽然不舍(主要是舍不得我这个种药的好手),但很开明。他叹了口气: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你们姐弟想有自己的田地,是好事。老夫也不能拦着。
他不仅结清了我们的工钱,还额外赠送了我一小包珍贵的药材种子(人参、灵芝等)和一些常用的成药,又亲自为我们写了路引文书,盖上了济世堂的印章。这可比周家庄那种临时木牌管用多了!
丫头,记住,无论到哪里,心存善念,勤恳踏实,总有立身之地。这些种子,算是老夫的一点心意,盼你在青河湾,也能种出一片好药田。
李掌柜语重心长。
我眼眶发热,郑重地给李掌柜磕了三个头。济世堂,是我们苦难路上的转折点,是恩人。
告别了清水镇,告别了济世堂。我和承安背着简单的行囊,拿着盖有济世堂印章的路引,踏上了前往青河湾的路。
这一次,不再是逃荒,而是奔向希望。
两百多里路,走了七八天。有了路引,一路畅通无阻。饿了吃自带的干粮(空间里的红薯干和炒豆子为主),渴了喝空间井水,晚上就找破庙或者好心人家借宿。承安像只出笼的小鸟,充满了好奇和干劲。
终于,在一个晴朗的午后,我们站在了一处高坡上。眼前豁然开朗!
一条宽阔清澈的大河如玉带般蜿蜒流淌,在阳光下泛着粼粼波光。河两岸,是大片大片新开垦出来的田地,虽然还有些荒芜,但田埂整齐,沟渠纵横,显露出勃勃生机。田地的尽头,依山傍水,坐落着一个规模不小的村落,炊烟袅袅,鸡犬相闻。
村口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刻着三个遒劲有力的大字——青河湾。
姐!我们到了!青河湾!
承安兴奋地指着前方,小脸红扑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