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想在田地和河岸之间垒起一道临时的土埂,阻挡洪水。但一个人的力量在汹涌的河水面前,显得如此渺小。刚垒起一点土,就被更大的浪头冲垮。
雨更大了,雷声轰鸣。冰冷的雨水顺着脖子灌进去,冻得我浑身发抖,力气在快速流失。绝望像冰冷的河水,一点点漫上心头。
就在这时,几个身影跌跌撞撞地冲破雨幕跑了过来。
初禾丫头!别一个人硬扛!
是赵大叔!他身后还跟着几个平时关系不错的村民,王婶子、李大哥,都穿着蓑衣,拿着铁锹、锄头!
赵叔!王婶!李大哥!
我惊喜交加,声音都哽咽了。
废话少说!保地要紧!
赵大叔吼了一嗓子,带头冲过来,抡起锄头就开始挖土垒埂。王婶子、李大哥也二话不说,加入了战斗。
人多力量大!有了帮手,土埂的进度快了很多。我们分工合作,挖土的挖土,装麻袋(有人带来了破麻袋)的装麻袋,垒埂的垒埂。雨水模糊了视线,泥浆糊满了全身,但没有人退缩。大家都清楚,保住了地,就是保住了活命的根本!
这边!这边水进来了!快堵住!
麻袋!再来几个麻袋!
小心!浪头!
呼喊声、铁锹与泥土的摩擦声、雨声、雷声、河水的咆哮声交织在一起。我们像一群与天抗争的蚂蚁,在暴风雨中奋力搏斗。
不知道奋战了多久,一道一米多高、由泥土和装满石块的麻袋垒成的简易堤坝,终于在我们田地的边缘竖了起来!虽然简陋,但暂时挡住了汹涌的河水!
洪水被暂时遏制住了!我们田地里的积水,也开始顺着新挖的排水沟,慢慢流向更低洼的地方。
成了!暂时挡住了!
赵大叔抹了一把脸上的雨水和泥水,喘着粗气喊道。
我们几个人互相看着,都是一身泥泞,狼狈不堪,但脸上都露出了如释重负的笑容。
谢谢!谢谢大家!
我深深地向他们鞠躬,泪水混着雨水流下。这是发自内心的感激。在青河湾,我们不再是孤立无援的逃荒者,我们有了守望相助的乡邻!
谢啥!咱们青河湾的人,就得互相帮衬着!
王婶子爽朗地笑道。
就是!保住了地,秋收大家都有饭吃!
李大哥接口道。
这场暴雨断断续续下了三天。我们轮流守在水坝边,随时加固,疏通排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们这几家靠近河岸的田地,虽然部分低洼处被淹,损失了一些豆子,但大部分庄稼都保住了!
雨过天晴,天空碧蓝如洗。被雨水冲刷过的青河湾,显得更加生机盎然。我们田里的高粱和粟米,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反而更加挺拔茁壮,穗子沉甸甸地低垂着,预示着丰收的希望。
秋收的季节终于到了!
金黄的田野里,充满了欢声笑语。镰刀飞舞,汗水挥洒,空气中弥漫着新粮的清香。我和承安加入了收割的队伍,和赵大叔、王婶子他们互相帮忙。割禾、捆扎、搬运、脱粒……虽然累得腰酸背痛,但看着金灿灿的粮食堆满了临时搭建的谷仓,所有的辛苦都化作了无边的喜悦。
我们开垦的五亩地,加上空间泉水隐形的加持,获得了远超预期的收成!高粱穗大粒满,粟米金黄饱满,豆荚更是挂得密密麻麻。粗略估算,光是高粱和粟米,就收了近二十石(一石约120斤)!豆子也有好几石!
不仅还清了村里借的种子和口粮,还绰绰有余!
当我和承安把最后一袋粮食扛进我们新建的、真正的粮仓(用石头和泥土垒的)时,看着那堆得像小山一样的粮食,我们俩激动得抱在一起又叫又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