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毕,封面用了她在冰岛拍的极光,配着一行小字:致所有在时差里相爱,却把距离走成同心圆的人。
她随手点开社交媒体,最新一条动态下,读者的评论正不断刷新:
溪溪姐的文字永远这么暖,每次看都觉得,原来爱情真的可以跨越时区。
求问江野先生看到你写他在撒哈拉沙漠修信号塔时,把仙人掌错当芦荟涂晒伤的糗事,是什么反应
林溪笑着回复了几个评论,手指划过屏幕上和江野的合照——那是在迪拜塔下,他穿着工装服,脸上还沾着机油,却小心翼翼地捧着她刚买到的沙画瓶,两个人笑得比身后的霓虹还亮。
她打开文档,新的章节标题已经打好:《印度洋的信天翁与卫星信号》。光标闪烁间,她写下开头:
他说基站是现代文明的灯塔,而我知道,他在哪,我的灯塔就在哪。当他在斯里兰卡南部山区调试微波设备时,我正在海边给海鸥喂食,忽然想到,或许我们的爱情就像这信号波,看似无形,却总能穿透云层,精准地落在对方的心上……
巴黎的秋天总是带着诗意的慵懒。林溪裹着焦糖色的大衣,坐在塞纳河畔的咖啡馆里,面前放着刚买的法棍,手机屏幕上是江野半小时前发来的照片——他站在撒哈拉沙漠边缘,身后是望不到边际的沙丘,橘红色的夕阳把他的影子拉得老长,工装裤口袋里还插着半管防晒霜。
刚跟当地部落的人喝完骆驼奶,他的消息弹出来,这边温差大,早上穿羽绒服,中午能把人烤成肉干。
林溪咬了口法棍,对着屏幕笑:有没有遇到卖地毯的老爷爷帮我问下能不能赊账买块星空图案的,等你回国报销。
美得你。江野回了个无奈的表情,对了,上次你说想看巴黎的落叶,拍了吗
林溪把镜头转向窗外,金黄的梧桐叶正打着旋儿落在河面上,远处的埃菲尔铁塔在秋阳下闪着微光:正在拍,给你留了位置,等你下个月飞过来修欧盟那边的海底光缆,带你去莎士比亚书店盖章。
好啊,江野的消息回得很快,不过先说好,不准再把我写进书里当‘移动的信号塔’,上次我妈看了你的书,打电话骂我不陪你。
冤枉!林溪打字飞快,我明明写的是‘他用螺丝刀拧开世界的轮廓,而我用钢笔填补那些缝隙里的温柔’。
正聊着,邻桌的法国老太太凑过来看她的电脑屏幕,用不太流利的英语指着文档标题笑:《撒哈拉的沙粒与巴黎的咖啡馆》这是爱情故事吗
Oui(是的)。林溪笑着点头,给老太太看她和江野在不同国家的合照,我先生在那边建信号塔,我跟着他写故事。
老太太捧着心口惊叹:Mon
Dieu(我的天)!这太浪漫了!就像《小王子》里说的,爱让星星变得与众不同。
林溪谢过老太太,忽然想起什么,点开邮箱找到一封未发送的草稿。那是她昨天写的诗,灵感来自江野上次寄来的明信片——背面是埃及金字塔,他用中文歪歪扭扭地写:看到金字塔就想起你说我是‘钢筋水泥堆里的法老’,喏,给你搬块石头当定情信物
她把诗复制到对话框里,发给江野:
《时差情书》
当你在撒哈拉给骆驼喂沙子时
我正在巴黎喝着热巧克力
咖啡勺碰响杯沿的声音
像极了你在肯尼亚调试天线时
扳手敲在铁塔上的节奏
他们说我们活在不同的时区
昼夜颠倒,季节相反
可我知道
你凌晨三点发的基站灯光
和我傍晚拍下的塞纳河落日
其实是同一颗心脏的跳动
你用卫星信号传递早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