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打扰了。他环视了一下林薇的工作室,目光扫过堆放着各种修复工具和待修古籍的桌面,眉头几不可察地微蹙了一下。他走上前,将保温杯轻轻放在林薇手边一个相对干净的空位上。喏,你爷爷以前最爱喝的明前龙井,正好有朋友从南方带了些来,顺道给你带点。

    杯盖旋开,一股清冽悠远的茶香立刻逸散出来,瞬间冲淡了室内陈旧的纸张和浆糊气味。这熟悉的味道,像一把温柔的钥匙,瞬间打开了林薇记忆深处某个尘封的角落——爷爷老书房里那个总冒着热气的旧搪瓷缸,氤氲的茶雾后,老人沉默翻阅旧书的背影……一股酸涩的情绪毫无预兆地涌上鼻尖。

    谢谢陈屿哥。林薇的声音有些发闷,她掩饰性地扶了扶眼镜,端起保温杯,温热的杯壁熨帖着她微凉的手指。

    陈屿的目光并未在她身上停留太久,转而落在那张被她小心压在一本厚重工具书下的地图上。他走过去,没有立刻拿起地图,而是自然地伸出手,将林薇桌面上几支散乱摆放的毛笔、镊子和几块形状不一的补纸一一归拢,放回旁边的笔筒和材料格里。动作流畅而熟练,仿佛这是他自己的桌面。他的手指修长,骨节分明,带着一种档案管理员特有的沉稳和条理。

    资料我大致翻了一下。陈屿这才拿起那个牛皮纸档案袋,从里面抽出几张打印的、边缘有些模糊的旧档案照片复印件,以及几页他手写的笔记,放在地图旁边。他的目光专注地落在那些文件上,眉头微锁,似乎在组织语言。

    林薇放下保温杯,也凑近了些,目光在陈屿带来的资料和那张泛黄的地图之间逡巡,心脏不由自主地加快了跳动。

    那座荒山,在民国时期,特别是三四十年代,确实有过开采记录。陈屿的声音低沉而清晰,每一个字都带着历史的尘埃感,主要开采一种伴生矿,当地叫‘墨青石’,质地坚硬,色泽深暗,主要用于建筑石料和铺路。规模不算很大,但也养活了不少矿工。

    他的指尖划过一张模糊不清的老照片复印件,上面是几个穿着破旧棉袄、戴着藤条安全帽、面容模糊的矿工站在一个黑黢黢的矿洞口,神情麻木。

    转折点发生在1943年。陈屿的语气变得凝重起来,指尖点在一份打印的、字迹潦草的旧报告摘录上,那年深秋,大概是十月底十一月初的样子,发生了一场严重的矿难。档案记录很模糊,语焉不详,只说是‘突发地陷,矿道坍塌’,死伤惨重。

    地陷林薇捕捉到这个异常的词,那座山的地质结构容易塌陷吗

    奇怪就在这里。陈屿抬起头,看向林薇,镜片后的眼神锐利,我查了更早的地质勘探记录,那片区域基岩稳固,并不是传统的矿难高发区。而且,那份矿难报告,像是匆忙写就的,很多细节缺失,最后草草结案。更关键的是——他停顿了一下,目光变得深邃,矿难之后,整个矿区就被迅速废弃,彻底封山了。官方说法是矿脉枯竭,无利可图。但结合那份潦草的报告,总感觉……像是在掩盖什么。

    掩盖……林薇咀嚼着这个词,目光不由自主地又落在地图那行小字上——**藏著不屬于這個時代的東西**。一股寒意顺着脊椎悄然爬升。

    还有一点。陈屿的声音压得更低了,带着一种揭示秘密的慎重,我根据仅存的部分矿工名册和事故后抚恤记录,交叉比对……他翻到一页手写的笔记,上面列着几个名字,发现了一个名字——李默。

    李默林薇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一时又想不起在哪里听过。

    对。李默。陈屿肯定地点点头,眼神复杂地看着林薇,这个人,在矿难发生前,是矿上的技术员。而档案里零星记载显示,他同时……也是你爷爷林远山老先生在印刷厂当学徒时的师兄。他们师从同一位老技师。

    爷爷的师兄!林薇猛地抬起头,震惊地看着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第十三个缺口简介 >第十三个缺口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