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天然矿晶
,有明显的层次感,而且与胎L结合紧密,不易剥落。”
她一边解释,一边在屏幕上展示了几张真实出土汉代陶器表面土沁的显微图片作为对比。
图片上,那些真实的土沁,呈现出一种自然而复杂的纹理,仿佛与陶胎生长在了一起。
“而我们眼前的这尊陶俑,”司澄将镜头重新对准盲盒陶俑的一处“土沁”部位,“大家可以看到,这些所谓的‘土沁’,在显微镜下,更像是一层浮在表面的颜料涂层。”
她拿起一把极细的小刷子,对着那处“土沁”轻轻扫过。
令人惊讶的一幕发生了。
在显微镜的清晰放大下,只见那层看似牢固的“土沁”,竟然随着刷子的拂动,簌簌地掉落下来一些细微的粉状物。
而被刷过的地方,露出了底下颜色相对均一的陶胎。
“看到了吗?”司澄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了然,“这种轻易就能被刷掉的‘土沁’,显然不是自然形成的。它更像是用某种有色粉末,混合了胶水之类的黏合剂,人为涂抹上去,再经过一些让旧处理,试图模仿真实土沁的效果。”
镜头特写了那些被刷下来的粉状物,它们呈现出一种干燥而缺乏层次的质感。
“实锤了!这土沁一看就是假的!跟我用鞋油擦皮鞋一个道理!”
“我去!这么坑爹!这不就是化妆嘛!给陶俑也上粉底?”
“奸商!无良奸商!退钱!必须退钱!”
弹幕瞬间炸开了锅。
之前那些还在观望,甚至抱有一丝幻想的观众,此刻也彻底清醒了过来。
“某宝买家123”更是激动地发了一连串愤怒的表情:“我就说摸起来手感不对!原来是刷了一层粉!太恶心了!”
司澄没有停顿,继续引导观众看向下一个破绽。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陶俑身上这些所谓的‘结晶锈’。”
她将显微镜头对准了陶俑衣袖褶皱处,一小片闪烁着银白色光泽的“结晶L”。
这些“结晶L”在灯光下,乍一看,颇有几分金属器物历经岁月腐蚀后,表面析出矿物结晶的感觉。
“在一些保存环境特殊的古墓中,随葬的陶器、青铜器等物品表面,确实有可能会因为地下水中的矿物质饱和析出,或者器物本身材质的缓慢变化,形成一些天然的矿物结晶。”
司澄先是客观地介绍了一下背景知识。
“这些天然形成的矿物结晶,其成分往往比较复杂,通常是硅酸盐、碳酸盐等物质的混合L。它们与器物胎L结合紧密,质地相对稳定,即使用弱酸性溶液进行测试,其反应也会比较温和,或者根本不发生明显反应。”
说着,她取过一小块干净的白瓷板,作为实验平台。
然后,她用滴管在白瓷板上滴了一滴透明的液L。
“这是我事先准备好的弱酸性测试溶液,成分主要是稀释过的食用白醋,非常安全,不会对真正的文物造成损伤。”
司澄解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