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章 最激烈、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
过高桥,就可直抵锦州。情况十分紧急。林彪,罗荣桓打来电话,命令立即收回。正在十师的胡奇才,协同指挥,坚决反击,硬是夺回了打鱼山岛。

    11日,“林罗刘谭”电令胡奇才,到扼守塔山村的十二师去。

    师指挥所设在村后一个山坡上。在12倍望远镜里,葫芦岛码头上的兵舰,从兵舰上下来的部队上火车,火车冒着白烟正往这边开。渤海湾里的“重庆号”巡洋舰上,“重庆”两个字都能看见。舰上152毫米口径大炮炮口火光一闪,顷刻间,塔山地动山摇。

    旁边沟里是炮阵地。炮阵地自然是炮击目标,出膛的炮弹,落地的炮弹,日夜轰响。不时有炮弹在附近爆炸,气浪阵阵扑涌进来。

    面前,脚下,是一片火海。火海之中,双方进退腾跃,扑打厮杀。除了火光,就是炮声。后来,炮声好像也被火光吞没了。

    胡奇才生前多次去过塔山,每次去,总觉得像置身火海之中,红光耀眼,热浪灼人。

    胡奇才和师长江燮元、政委潘寿才,站在火海之上观察敌情,分析敌我攻防重点和薄弱部位,组织部队顽强防御,适时反击。前沿被突破,援兵上不去,反击不及时,防线就可能被冲开。一点儿也疏忽不得。

    瘦削精悍的江燮元,也是员虎将。

    部队战前动员,他指着指挥所说:我看着你们,你们看着我。是死是活咱们在一起,是死是活就在这里,是死是活也要守住阵地!

    他是个“烧锅”。军中多豪饮,四纵豪饮多。敌人上来了,他向警卫员一伸手,警卫员赶紧把酒壶递过去,敌人下去了,咕咚咕咚再灌几口。走到哪里,警卫员忘了背枪,不能忘了酒壶。好汉武松喝十分酒就有十分气力,师长江燮元喝十分酒就有十分猛勇。

    攻锦州和塔山打援,无疑是东北人民解放军威武雄壮的史剧。但是,要在这两个舞台上展示某位将军的雄才大略,却是困难的。因为一切都基本由毛泽东和林彪在总指挥部导演好了,各个方面军只要按照导演的意图,管好自己那一亩三分地就行了。

    大练兵中,四纵练的是攻坚。让这只虎镇守塔山,只是因为它当时距塔山较近,调动方便,而纵队副司令员到担负主要任务的师去,像副连长打仗带尖刀排一样,是惯例。没有命令,胡奇才也会这样做的。但“林罗刘谭”一道命令,无疑是加重了此举的分量。

    古人云:“地之险易因人而险。”

    调来一只虎,再调上一员虎将,再加上四纵指战员这群气吞山河的猛虎,无险可守的塔山之险,立刻就出来了。

    B—29简直是随心所欲,有时嚎叫着俯冲轰炸,有时像表演杂技似地悬在空中,一动不动地倾泻炸弹。隐蔽在鸡笼山背后的炮群,密如蝗群的炮弹带着骇人的啸音,呼拥而来,把半边天空都遮得昏暗了。从“重庆号”上发射的大口径炮弹,每一发都对镇守塔山的解放军指战员造成巨大的威胁。

    整整六昼夜,不下10万发炮弹和难以计数的子弹,在弹丸之地的塔山穿织、飞迸、碰撞。

    血火之中的血肉防线!

    守塔山村的是十二师三十四团。

    十二师是最早进入阵地的。工事未上顶盖,前沿未设置障碍,敌人就上来了,操家什就打。

    第一次炮击,前沿工事就全被摧毁了。血肉随着钢轨、枕木和土石什么的,一次次飞上天去,平地犁松几尺土。

    三十四团打了两天,将塔山村以东阵地交给十师二十八团。

    13日打得最激烈。天未亮,敌人自诩的“赵子龙师”就摸上来了。铁路旁的高粱地帮了忙,哗哗响。当天就打光了,连根完整的高粱秸也没了。抓来的两个俘虏说:今天无论如何要拿下塔山。向师里报告,师长说明天总攻锦州,今天战斗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决战锦州:解放战争档案简介 >决战锦州:解放战争档案目录 > 第10章 最激烈、最惨烈的塔山阻击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