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轨迹的学问,面对的是人,而不是物,不可以像物理化学那样,在实验室里,做物理、化学实验,加以验证。而唯一能够支持他的观点的几份较为准确资料却是出自杜陵自身,是他生活的印迹。

    杜陵出生自阴山脚下一个人口不满二百户的偏僻山村里。父亲虽是个农民,却算个读书人,念过旧社会的国立过高中,曾经在县城里的一个机关当干部,因为说话时嘴上缺乏把门的,因言论被打成右派,开除公职,发配到了一个离县城一百多公里的一个山村。尽管是发配,父亲的命运似乎还算不错,在乡下娶了十村八里最漂亮的一个乡下姑娘做了老婆。当然杜陵的母亲之所以看上一个右派并且能够嫁给他的原因,除了觉得杜陵的父亲是个有知识的人之外,最关键的原因是,母亲的父亲曾经是地主兼伪保长,属于双料反革命,在讲究出身历史的那个年代,这种人家的姑的姑娘,也算贱民,嫁给一个右派,也算门当户对了。地主的千金不嫌弃右派,右派本人也不挑剔地主千金父亲曾任伪保长的历史罪恶,成婚后,日子过得也算安稳。只是贫穷二字和杜陵父母交结成了的形影不离的忠实朋友,杜陵是父母最大的孩子,接二连三又有了弟弟和妹妹们,由于贫穷,四个孩子,二个大人,白天住在一间屋里,夜晚挤在一盘炕上。睡觉的布局是:二个妹妹最小,睡在靠窗子的前炕。弟弟紧挨着妹妹,再排过来是父亲和母亲,处居中位置,而杜陵睡在最后炕,紧贴他的是屋子的后墙。这种排序一直维持了近十年。

    父亲由于读书读坏了身体,肩不能挑但,手不能提篮,农田里耕、种、锄、耙的农活更是一窍不通。用当地农民的话讲,是个废人。但农村是不养废人的,为了让废物得到利用,也好让杜陵的父亲能够自食其力,生产队里便给杜陵的父亲安排了一个饲养员的工作。任务就是将生产队里白天在农田里干了一天活的牛马驴们,集中到饲养院的牲口圈棚里,加以饲喂,养息,以便第二天为万物之灵们在地里劳作。牲口们是生产队的重要生产资料,是集体的神圣的财产,把它们喂养好是一项重大职责,按理,这么重要的工作,是不应该交给一个右派来做的,但是生产队的干部们是一些注重实际的人,并不很把‘阶级斗争为纲’的理论记放在心上,一来,他们觉得生产队不能白养活杜陵的父亲,贫下中农尚且自食其力,何况一个右派,得让他干活,而饲养员的活儿不重也不轻,正适合杜陵的父亲干,二来,他们觉得杜陵的父亲身体孱弱,相貌清俊,说话慢条斯理,文质彬彬,不大像那种给生产队的重要生产资料投毒的人。当然,生产队的干部们重用杜陵父亲还有一层意思,但不好直说,那就是,夜里喂牲口,不仅要投草,还要或多或少的投喂一些精饲料,如玉米、高粱之类的东西,而这类东西,不仅牲口吃了能长膘、长力气,人吃了也照样长力气。如果把这个活儿交给根正苗红的贫下中农们去做,实践证明了他们会和牲口分而食之,或者干脆独享也未可知。反正哑巴牲口是不会告状诉苦的。虽然牲口的膘情越来越差,这能说明一些问题,但人是一种最会找理由找借口的动物。拿他奈何?如果把这个工作交给右派去干,那事情就大不一样了,老老实实,夹着尾巴做人,是右派们在成为右派后的一大特点。让他到东,他不敢到西,让他站着,他绝不敢坐下,听话,服从,唯唯喏喏,绝不敢和牲口争饲料,也不敢对干部们的指令说半个不字。这正是生产队派杜陵的父亲当饲养员的真实意图。

    杜陵的父亲就是这种情形下上任的,并且在这个岗位上一干就是十几年,直到生产队撤销,实行土地承包。

    杜陵记得,是在他十四岁的那年,夜里,忽然被一种莫名其妙的哼哼唧唧的声音给惊醒了,杜陵醒来睁眼看,只见他身边,在母亲的身上有个黑影在蠕动着,气喘吁吁,又听得母亲哼哼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性爱如花简介 >性爱如花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