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清屏幕上的字,像是听到了天大的笑话,夸张地大笑起来:哈哈哈!哑巴叫哑巴滚真是绝配!他身后的混混也跟着哄笑。
沈默不再打字。他向前一步,挡在阿清身前,目光如冰冷的磐石,直直钉在周浩脸上。那眼神里没有愤怒的咆哮,只有一种经历过深渊后的沉寂力量,无声却重逾千钧。
周浩的笑声卡在了喉咙里。他莫名感到一丝寒意,色厉内荏地嚷道:看什么看一个哑巴戏子,一个哑巴村姑,还想翻天他挥手示意身后的混混,把这破碑给我砸了!碍眼!
两个混混撸起袖子就要上前。
就在这时,巷口传来一阵嘈杂的脚步声和说话声。
在那儿!沈默老师果然在!
快!摄像机跟上!
沈老师!我们是省电视台《寻找匠心》栏目的!能采访您一下吗
一群人扛着摄像机、拿着话筒涌了过来,瞬间把狭窄的巷口堵住了。为首的女记者一眼看到沈默和现场对峙的场面,职业敏感让她立刻示意摄像开机。
周浩和他的人被这阵仗弄懵了。
沈默看到人群里的赵伯,老人正对他用力点头。原来赵伯看到周浩带人往龙窑这边来,担心沈默和阿清吃亏,想起沈默说过他认识省台的人,就跑到镇上唯一有公用电话的小卖部,辗转联系了沈默以前的经纪人周维。周维虽与沈默因解约闹翻,但听闻水镇和龙窑的故事,敏锐地嗅到了巨大的新闻价值和潜在的人气复苏机会,立刻通知了相熟的省台节目组。
镜头和话筒瞬间对准了沈默。
女记者语速飞快:沈默老师,观众朋友们非常关心您手术后的情况!您消失这段时间,原来是在故乡水镇!您能谈谈为何选择回到这里您现在和这位…陶艺师,是在修复这座古老的龙窑吗这对您意味着什么
无数目光聚焦在沈默身上。他成了风暴的中心,却依旧沉默。他低头看了看手机,又看了看身旁的阿清,还有身后那块承载着两代人悲欢的石碑。他没有打字,而是慢慢抬起手,指向自己的心口,然后指向那块旧碑上舅舅刻下的字——情之所钟,岂在声喧,最后,他的手指,坚定地指向了身边的阿清。
他张开了嘴。喉部的肌肉艰难地牵动着那道狰狞的疤痕。没有声音发出,只有无声的气流摩擦。但他脸上的表情无比清晰——那是一种超越了语言壁垒的、源自灵魂深处的诉说:**这里有我无法割断的根,有未能传递却终于抵达的思念,更有在无声世界里找到的、比万语千言更珍贵的回响。**
摄像机忠实地记录着这一切。阿清伸出手,轻轻握住了沈默那只指向她的、微微颤抖的手。两只沾满陶泥和石屑的手紧紧交握,在镜头前,在沉默中,诉说着千言万语。
周浩和他的人,在镜头和众人无声的注视下,脸色一阵红一阵白,灰溜溜地退出了人群,消失在巷子深处。
---
三个月后,省电视台黄金时段。
纪录片《无声的回响——一个配音演员和他的陶艺故乡》正式播出。
镜头掠过烟雨朦胧的水镇,青石板路,静静流淌的小河。画面切到焕然一新的清音陶舍。工作台前,阿清正专注地在刚拉好的胚体上刻字。她刻得很慢,很用心:【日子是过以后,不是过从前】。
镜头拉近,落在她手指灵巧的刻刀上,落在陶胚温润的弧线上,最终定格在她沉静的侧脸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温柔的嘴角。
旁白是沈默经纪人周维的声音,充满磁性:她叫阿清。她听不见世界的喧嚣,却将所有的言语,刻进了沉默的泥土,烧成了永恒的温度。
画面切换。修复一新的龙窑旁,那块刻着舅舅信中新句的石碑静静矗立。旁边是那块清理干净、带着修补痕迹的旧碑。沈默站在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