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新貌
故事,甜水巷就是这其中的一个。
相传在唐朝的时候,在甜水巷附近有一口水井,此井水质甜美,终年不竭,附近许多人家都以此井水酿酒,酒香十里,香飘醉人。在井边有一户人家就以酿酒为生。一天,不知从哪里来了一个老人,因饥渴难奈便走进这家酒馆。这个酒馆的掌柜生性吝啬,还是个势利眼,他见这位老人衣衫不整,便叫妻子打了一碗井水当酒给了老人。老人喝了一口,发现碗里的不是酒而是井水时,非常生气,把碗里的水往旁边的井里一倒,便绝尘而去。此后,这口井的水突然变苦了,连猫狗都不愿喝这里的水,更别说酿酒了。当地的人们只好去别处挑水吃。
许多年过去了,这里的水不但没有什么改变,反而恶臭熏天,许多人都搬离了这里,只有两位老人因年迈体弱,只能守着这口臭水井。这年冬天,有一个乞丐路过这里,晕倒在老人家门口。老两口心地善良,连忙反乞丐扶进了自己家,并把家里仅剩的一坛酒让乞丐喝了好暧暧身子,老婆婆还做了许多东西让乞丐吃。这个乞丐吃完之后起身告别,谁知刚一出门,便趴在井边呕吐不止。
第二天,老婆婆出门,突然发现井边雾气霭霭。走近一后,井水不知啥时起又变得清澈起来,而且还散发着甜甜的味道,老婆婆舀了一碗水尝了尝,发现井水双原先的甘甜。
后来,为了让子孙后代牢记井水的变迁,便把这口井叫甜水井,把这条小巷叫做甜水巷。有人说那个老人和后来的乞丐是个神仙,也有人说,其实那个老人和乞丐都要是诗仙李白。
皇后岭的来历
相传在周朝时,有一位天子(即周王)年年要到各地去视察。到了哪里,那里的官员要清水酒道,鼓乐吹动,前来迎接。天子每到一地,都要查问农事桑麻,乡土风情,以取民心。如有人命冤案,就亲自前去安抚死者的家属,对贪赃枉法的官吏,一律依法查办,决不姑息,这样一来,天下老百姓安居乐业,丰衣足食,堪称太平盛世。
有一年,这位天子带着皇后和文武大臣从京都来黎城一带视察,等天子进了驿站,地方官便将本地的民情,案情一一禀报,并启奏曰:“我主英明,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路不拾遗,夜不闭户,一片太平景象。”
正在这时,有人来驿站控告:“街上一个财主家的恶少爷,打死一家老两口,又抢走了十六岁的女儿……。”地方官一听,大吃一惊,顿时出了一身冷汗,天子一下就明白了八九分,便对地方官说:“你不用说了,快去办你的公务吧!”
地方官退出后,周王对正在这时发生霸民女害死人命之案,十分恼火,急命公差火速捉拿凶犯去了。再说自天子来到黎城后,皇后突然生病,卧床不起,请来几十名高明郎中精心诊疗都无济于事。天子很着急,一直守候在皇后身边。
后来,地方官来报,那一恶少爷已经抓拿归案,天子命令:“将凶犯推出斩首,将人头悬挂城外,示众三天。”
然后他又赏了那少女一些银子,要她回去为父母料理后事去了。
这时太监来报,皇后病重,天子便命令众官,护驾速速返回京都。当他们走到黎城边界的一个岭上的时候,因为那里风大,气温又低,皇后支持不住了。她把天子叫到身边哭着对他说:“我快不行了!我死以后,您不必枉费巨资厚葬于我,只需一个棺材就行了。我死在这里,就把我埋在这里!我死后,你要把国家管理的更好,亲自到民间巡访,不要轻信奏言。要真正做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使天下变成清平世界,我在九泉之下也就瞑目了。”
天子听了,含泪点头一一答应,接着皇后一闭眼,就离开了人世。天子哭了一场,并在山岭上守灵三天三夜,才派人把皇后埋在山岭上了。从此,人们就把这座山岭叫做“皇后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