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2章 献策
    提及李肇近况,薛绥沉冷的眸光,略有波动。

    贫尼此番请王爷前来,正为此事。

    她抬手示意,殿下请入座,听我细说。

    李桓按了按腰间玉带,侧身坐在客座首位。

    本王推了户部的议事,快马加鞭地赶来,也是想听听平安的方略。说吧。

    王爷请看。

    薛绥走到案前,迅速展开一张早已准备好的简易舆图,提笔蘸墨,手腕沉稳有力地在图上勾勒标注。

    第一策,以工代赈,化流民为援军。

    她指尖划过图上几处标注的官道与河谷。

    由朝廷出面,征发京畿流民青壮,由兵部与工部协同,许以口粮,以及战后授田的承诺,将人分为三路……

    一路疏通因雪灾、战乱阻塞的官道,打通命脉。一路于西疆前线就近修筑简易工事、挖掘壕堑,既能御敌,亦可安置。再一路急赴西疆受灾州县,清理废墟,修葺房屋,重建家园,稳住后方民心。老弱妇孺,则由官府设粥,统一安置,以工换粮,纺纱、编织、修缮农具等等庶务相托。务必让他们都有事可做,有食可依,不至生出乱子。

    李桓呼吸一滞,眼中精光微闪。

    这绝非空谈,条条都切中了当前要害。

    第二策,粮草转运,暗度陈仓。

    薛绥笔锋一转,指向图上区域。

    明面上,大张旗鼓组织车队,押送掺杂沙土和秸秆的‘粮草’经官道驰援,吸引阿史那游骑注意,迫其分兵。暗地里——

    她的指甲重重戳在几条隐秘的山间小路、冰封河谷上。

    暗地里,精选熟悉地形的边军死士与山民猎户,组成数支轻装小队,背负不易的食物和药材,以及最紧要的火油、弩箭、刀斧,分多路翻越黑风口,从两侧人迹罕至的绝壁或冰封河道,进入峡谷!太子殿下若得补给,纵不能立刻破围,亦能固守待援,重创敌军!

    这是兵行险着,却也是李肇在绝境中唯一的光。

    薛绥放下笔,沉声道:我从前在旧陵沼见过一种冰橇,前端微翘,裹上硝制过的坚韧兽皮,由人或犬只牵引,可在雪地上滑行,速度远快于步行,载重也可,最紧要的是,不容易引起敌军注意……

    说罢她抽出一张素绢。

    上面已然画出冰橇的图样,线条简洁明了,尺寸标注清晰,甚至还有牵引绳套的细节,绝非凭空想象。

    李桓微惊,平安,你……

    西疆边境的牧民,也有类似的法子,稍稍改良即可。

    薛绥目光清亮地望着他,若能找到熟悉地形的向导,制出冰橇,伪装成当地牧民乘夜奔袭,带上御寒衣物、治疗疫病的药物,或许能解黑风口之困。

    李桓瞳孔微缩,心跳骤然加速。

    第三策——薛绥的目光慢慢抬起,清凌凌地看向李桓,带着一种洞悉世情的锐利。

    朝廷抄没的赃款,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她叩了叩图纸,眉梢一挑。

    军需贪腐案查抄的巨额赃银、粮米,除却填补国库亏空、抚恤阵亡将士以外,应当用于救灾。举措有二:一、在受灾的郡县,设立平准仓。二、开设惠民药局。

    李桓复杂地看了她一眼,唇角刚刚弯起,又被她清冷锐利的目光刺得骤然僵住。

    王爷,民生攸关,便是国之根本。

    薛绥目光如炬,指尖划过绢图。

    平准仓,由朝廷派吏员主理,地方有名望的乡绅协同监督,按市价七成或更低,限量、凭户籍售粮于民,平抑飞涨的米价,打击囤积居奇。同时,开仓放粮赈济赤贫,每日施粥……

    惠民药局,广召京城及地方医者,尤其擅长伤寒、冻伤、疫病者,携带朝廷拨付的药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问九卿简介 >问九卿目录 > 第262章 献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