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67章 封赐
    了尘……皇帝咀嚼着这个法号,龙目陡然厉视阶下的端王李桓,眼里带着一抹难以置信的惊愕。

    这了尘可不就是薛家那六丫头

    端王府曾经的侧妃,那个搅得风波迭起,自请落发出家的女子……

    正是她。李桓看出崇昭帝眼中的疑虑,再次深深叩首。

    儿臣不敢贪天之功。了尘师父身处方外,心系黎庶,洞察时艰,方能献此安邦定国之策。儿臣不过是依策而行,算不得首功。

    殿内霎时死寂。

    龙柱上的雕纹似乎也屏住了呼吸。

    整个紫宸殿里如有一片无形的冰层,凝滞了空气……

    谁能想到,那个搅动京城风云、引得太子与端王相争、最终遁入空门的女子,竟在青灯古佛下,翻手间又搅动了这滔天巨浪

    丞相萧嵩铁青着老脸,攥着笏板的手背上,青筋虬结。

    陛下,薛氏女虽献计有功,但前事未了,她以罪妇之身,受此殊荣,恐惹非议……

    谢延展也跨前一步,拱手疾呼。

    此例一开,后患无穷。请陛下三思!

    李桓霍然转身,目光如电般扫向他二人。

    萧丞相,谢大人!功是功,过是过。了尘师父献计解西疆之危,救数万将士、百万黎民于水火,此乃不世之功。岂能因其过往或方外身份而抹杀若如此,岂非寒了天下忠义之士的心何况父皇金口玉言,岂能失信于天下

    谢延展被抢白,一时语塞。

    萧嵩更是气得老脸涨红,胸口禁不住地起伏。

    这可是他们萧家倾力支持的皇子,是他的嫡亲外孙,如今竟然公然唱反调,为一个罪妇据理力争。

    李桓不再看萧嵩,转身面向御座,撩袍跪得更直,脊背如松。

    父皇,萧丞相忧心朝纲,其情可悯。然儿臣以为,赏罚分明,方是立国之本!请父皇为了尘师父加恩赐赏!

    崇昭帝捻着颔下胡须,萧爱卿,你意下如何

    萧嵩深深吸气,笏板几乎要被捏碎,臣……不敢有异议。

    大殿上鸦雀无声。

    皇帝手指轻抚御案,袍袖微摆。

    拟旨!

    五月时节,下一场小雨,山中庵堂幽静,仍带着料峭的凉气。

    薛绥近来总爱坐在窗前抄经,案头的笔洗里盛着新汲泉水,红炉上煮着几片舒展的春茶,淡淡的茶香,在微凉的空气中凝成薄雾……

    她越发清减了些,身上的禅衣洗得发白,腰间系着的素色绦带,随着呼吸轻轻起伏,新长出的发茬留又被她亲手剃尽,衬得清瘦的脸颊,多了几分佛性的柔和。

    锦书轻手轻脚,将一碟新摘的野莓放在案头,低声道:

    端王殿下此次,亲自督工疏通粮道,调拨军需营救太子,着实难得,朝野内外无不赞其仁厚爱民,胸怀大义……

    薛绥笔下未停,蘸了蘸墨,声音平稳无波。

    李桓此人……爱权,却也惜名。更懂得,如何借名谋事。

    锦书颔首,瞥一眼她的表情。

    也不知西疆战事何时能了……

    薛绥没应,眉骨在烛光下投出淡淡的阴影。

    李肇自去赤水关,便再没有来信。

    足以证明,情丝蛊已在他心中彻底拔除。

    也好,从此各不相干,可以心无挂碍的做事。

    锦书看着她清瘦的侧影,正要说点什么,禅房外的回廊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小尼匆匆进来通传,肩膀上沾着雨水。

    宫里有公公前来宣旨。刚到大殿,慧明师太请您速去接旨……

    薛绥笔下未停,只淡淡嗯了一声,将最后一笔勾勒完成。

    一只线条简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问九卿简介 >问九卿目录 > 第267章 封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