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诏急
,看着自家殿下清瘦了不少的侧脸,忍不住道:殿下,您都三天没好好用膳了,先吃点东西吧。老奴备了热水,您用完也好擦洗一番,躺下松快些……
残敌未清,孤岂敢卸甲
李肇头也未抬,指尖划过舆图上黑风口的位置,目光沉沉,又抬头问一旁的俞千山。
俞将军,阿史那的残部退往何处了
回禀殿下,探子回报,阿史那带着残部往西边裹挟着部分败兵和辎重,应在流沙泽一带。陆将军已率先锋营轻骑咬了上去,不出十日将有恶战。
俞千山抱拳应答,瞥见李肇眼下的青黑,忍不住补充,我军自雪灾脱困后,连场大胜,士气高昂,连月斩敌五万余,阿史那部气数将尽,殿下不必忧心。
李肇微微颔首。
你传令陆佑安,穷寇莫追过深,谨防敌诱。即刻收拢各部,清点战损,速报孤知。
俞千山抱拳,末将领命。
恰在此时,帐外忽然传来急促的马蹄声,伴随着甲叶碰撞的铿锵声响,一名斥候掀帘疾入。
启禀太子殿下——
他单膝跪地,双手举过头顶,呈上一方火漆封缄的铜管。
京畿驿卒快马连递,八百里加急,陛下有旨……
帐内空气霎时凝固。
李肇解下腰间佩刀随手搁在案上,起身时,玄甲发出冷硬的轻响。
臣李肇领旨。
他接过铜管拆开封漆,展开明黄圣旨。
当目光落在那一句太子乃国之储君,当以玉体康和为重上,唇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冷峭。
着太子肇即刻交还西疆军务,由征西将军陆佑安与陇西节度使共同署理,早日启程,还朝述职,静心养伤。钦此。
李肇将卷轴掷于案上。
火漆的碎屑散落在舆图的边角。
大帐里,无人出声。
这已经是朝廷来的第三道旨意了。
无一例外,是皇帝圣谕,着太子还京。
战事尚未平歇,但困局已解,大梁军威正盛,便急不可耐地要收兵权。
说难听点,不就是卸磨杀驴吗
来福和俞千山都是李肇心腹。
二人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愤懑与担忧。
李肇没有说话。
他走到帐口掀开帷幔,望着远处烽烟渐息的戈壁,久久伫立。
落日将他的身影拉得很长,玄甲在余晖中泛着冷冽的光……
殿下,圣意催返,您看如何是好俞千山小心翼翼地跟出来,低声请示。
山风卷起沙砾,扑打在脸上。
半晌李肇才开口,陛下担心我拥兵自重。
他语气平淡,听不出喜怒。
要是从前在京中,只怕他早已拍案而起,怒斥君父凉薄寡恩。
俞千山看着他眉宇间藏着冰棱,既惊喜太子的成长,又怜惜他承受血火淬炼,还要应对来自亲爹的猜忌,心中不免五味杂陈。
陆将军耿直忠勇、治军严明,倒是可靠。那陇西节度使是萧嵩的亲儿子萧琰,又是郑国公郭丕的门生——他要是掺和进来,必生波澜。这副担子,殿下丢下倒也干净。只是兄弟们浴血拼来的功劳,让人轻易摘桃,着实不甘,憋屈。
俞千山声音未落,李肇已霍然转身。
双眼平静直视,锐利如鹰隼灼人。
传孤口令:各营原地休整三日,埋锅造饭,查验伤患,从速补粮。游骑营分三队沿西河布防,三日后,孤自领中军亲征,一个月内肃清阿史那残部,再奉旨还朝。
末将领命!
俞千山抱拳欲退,却听李肇又道:
且慢。
他走到兵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