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小雨深吸一口气,打开了笔记本。第一页用潦草的笔迹写着张浩的研究记录,日期是三年前的九月。她轻轻翻到下一页,映入眼帘的是一张理科楼的平面图,楼梯部分被红笔圈出多次,旁边密密麻麻写满了注释。
这是你室友画的她小声问。
周明点点头,眼神变得遥远:张浩失踪前一周开始研究理科楼的怪谈。最初只是出于兴趣,后来他变得...痴迷。
林小雨继续翻阅。接下来的几页记录着张浩采访不同学生的内容,大多是关于理科楼楼梯的传闻。一个共同点引起了她的注意——所有受访者都提到,数楼梯的人必须在特定时间才会遇到第十三阶。
午夜十二点她猜测道。
不,周明摇头,是当楼梯想要你的时候。
这个回答让林小雨脊背发凉。她快速翻过几页,突然停在一张泛黄的照片前——理科楼建筑工地的老照片,拍摄于1983年。照片中,工人们正在浇筑楼梯的混凝土结构,但林小雨注意到,在楼梯转角处似乎有一个模糊的人形阴影。
这是什么她指着阴影问道。
周明的声音变得更加低沉:理科楼建造时,有个工人掉进了正在浇筑的混凝土里。校方为了不延误工期,决定...直接继续施工。
林小雨猛地抬头:你是说,那个工人被活埋在了楼梯里
不仅如此,周明翻开笔记本最后几页,根据校史档案,那个工人叫李国富,死前正好踩空了...第十三块临时搭建的木板。
这个巧合让林小雨浑身发冷。她看向最后几页,上面贴满了从校报上剪下来的小新闻——每隔几年,理科楼就会发生一起学生意外坠楼事件,最近的一则剪报正是关于周明的室友张浩。
张浩最后留下了什么线索吗林小雨问道。
周明沉默了片刻,翻到笔记本中间一页。那里夹着一张皱巴巴的纸条,上面只有两个用血写的数字:7和13。
这是在他宿舍枕头下找到的,周明说,我猜7代表第七次尝试,13...
是第十三阶楼梯。林小雨接话道,感到一阵眩晕。她突然意识到,自己几天前差点成为下一个受害者。
两人决定第二天正午阳气最盛时再次前往理科楼,这次带上更专业的设备。周明准备了一台改良过的电磁场检测仪和一台红外摄像机,林小雨则偷偷从物理实验室借了一台盖革计数器。
为什么带这个周明皱眉看着盖革计数器。
如果那里真有灵体,可能会引起辐射异常,林小雨解释道,虽然她自己也不确定这个理论是否成立。
次日中午,阳光炙热,理科楼在强光下显得没那么阴森。两人轻松地从后门缝隙进入,这次楼内的空气似乎更加沉闷,灰尘在光束中缓慢浮动。
先从一楼开始,周明打开检测设备,记录所有异常读数。
他们系统性地检查每个楼层,发现电磁场强度随着楼层的升高而异常增加。到达三楼时,盖革计数器突然发出轻微的咔嗒声。
有反应了,林小雨紧张地看着指针摆动,但辐射水平还很低。
周明点点头,继续向上。当他们来到四楼楼梯口时,所有设备同时发出警报。电磁场检测仪的指针疯狂旋转,盖革计数器的咔嗒声变得密集,红外摄像机屏幕上出现了大片冷色区域。
就在前面,周明声音紧绷,楼梯转角处。
两人小心翼翼地靠近。就在他们即将到达转角时,温度骤然下降,林小雨能看到自己呼出的白气。转角处的空气开始扭曲,就像高温下的路面产生的热浪现象。
那是什么...林小雨的声音卡在喉咙里。
扭曲的空气中,隐约浮现出一段台阶的轮廓——第十三阶。它看起来比普通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