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支支吾吾说不出话。潘金莲这才明白过来,扑进丈夫怀里放声大哭:我就知道,你定不会丢下我......

    武大郎轻抚妻子后背,转头看向王婆:明日我便去衙门报案,你且等着!王婆吓得瘫坐在地,连连求饶。

    此事传到西门庆耳中,他气得摔了手中的翡翠茶盏:武大郎一介草民,竟敢与我作对!他眼珠一转,唤来管家耳语几句。第二日,清河县衙便收到匿名信,诬陷武大郎勾结梁山贼人,意图谋反。

    公堂上,县令一拍惊堂木:武大郎,有人举报你私通匪寇,可有此事武大郎昂首挺胸:小人本本分分做生意,从未与匪人来往!定是有人恶意陷害!

    县令冷笑:空口无凭!来呀,大刑伺候!话音未落,堂外突然传来喧哗声。只见潘金莲带着南巷数十位街坊闯入,手中举着联名画押的保状:大人明鉴!武大郎夫妇皆是良善之人,这些日子的谣言,分明是西门庆蓄意报复!

    原来,武大郎被抓后,潘金莲挨家挨户求告。街坊们平日里受武大郎夫妇照顾,又深知他们为人,纷纷愿意作证。县令见众怒难犯,又收了西门庆不少银子,只得草草结案。

    经此一事,西门庆虽心有不甘,却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武大郎夫妇的日子渐渐回归平静,只是每日清晨,南巷总能看见武大郎背着潘金莲出门——她那日受惊过度,落下了腿疾。

    春日的阳光洒在两人身上,潘金莲靠在丈夫宽厚的背上,轻声道:当家的,下辈子,我还要做你的妻。武大郎闻言,握紧妻子的手,嘴角扬起幸福的弧度。青石板路上,两串脚印一路延伸,在晨雾中渐渐模糊,却深深刻在彼此心间。

    政和七年的梅雨来得格外缠绵,武大郎檐下的忍冬花被雨水压弯了藤蔓,却倔强地开出新苞。潘金莲坐在堂屋的藤椅上,膝头摊着半幅绣品,针脚细密地勾勒着并蒂莲。自从那场风波后,她的手腕愈发纤细,唯有绣活比从前更精巧了些。

    当家的,雨怕是要下整夜。她望着窗外被雨帘笼罩的南巷,将炭火盆往武大郎脚边挪了挪。丈夫正在修补竹篾担子,火光映着他棱角分明的侧脸,照得那双总是含着笑意的眼睛愈发温柔。

    武大郎放下手中的篾刀,伸手试了试妻子指尖的温度:明早我去市集买些姜,给你熬碗驱寒汤。话音未落,院外突然传来急促的敲门声,伴着衙役特有的铜锣响。

    潘金莲手中的绣绷险些落地,绣针在素绢上戳出个歪斜的针脚。武大郎已大步走到门边,隔着门板沉声道:哪位

    武大郎!本官奉知州大人之命,缉拿私通梁山贼寇之人!门外传来衙役的呵斥。潘金莲踉跄着扶住桌沿,三年前公堂上的情形突然涌入脑海——同样的阴雨天,同样的诬陷。

    武大郎转身将妻子护在身后,掌心的薄茧蹭过她冰凉的手背:别怕。他打开门,却见衙役们并未持械,为首的捕头还带着几分尴尬的笑意:武大哥,得罪了。上头接到密报,说您与梁山有染......

    又是西门庆的把戏武大郎的声音冷得像淬了冰。捕头慌忙摆手:小人不知内情,但州府公文在此,还请武大哥走一趟。

    潘金莲突然从丈夫身后走出,素白裙裾掠过门槛的青石板。她望着檐角滴落的雨珠,声音清越如碎玉:各位差爷,可否容民妇说句话她转身回屋,捧出个檀木匣子,里面整整齐齐码着这些年积攒的文书——南巷街坊的联名保状、县令结案的公文抄录,甚至还有王婆事发后写下的认罪书。

    三年前西门庆买通泼皮诬陷我夫妇,这些文书皆可作证。潘金莲将匣子递给捕头,如今他故技重施,无非是见我家在邻县开了炊饼分铺,生意红火碍了他的眼。

    捕头翻看文书的手顿了顿,神色变得为难:话虽如此,但州府那边......

    劳烦差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潘金莲与武大郎:金莲映月照清辉简介 >潘金莲与武大郎:金莲映月照清辉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