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四七章 公款出国
得十分漂亮,孔子也很喜欢她。孔子和哥哥平时的走动也多,今天是孟皮带着女儿来这里串门。

    侄女来得真是时候。

    孔子对她笑了笑,再看南宫敬叔,发现南宫敬叔的眼睛死死地盯在侄女的脸上,嘴微张着合不拢。

    孔子又笑了,他知道南宫敬叔这小子对自己的侄女惊艳了。

    紧接着,孟皮也走了进来。

    兄弟相见,好一番寒暄,南宫敬叔不好再待下去,只得告辞,临别,还依依不舍地望着孔子的侄女。

    “兄弟,这人是谁?”孟皮问孔子。

    “这人?君子啊,是个品德高尚的君子啊。”孔子回答。

    “究竟是谁?”

    “南宫敬叔啊。”

    “啊,是他。”孟皮吃了一惊,没想到自己竟然在这里遇上了南宫敬叔。

    “我看,他对侄女倒是一见钟情啊。”孔子对哥哥说。

    “我看出来了。”

    “不如这样,我来做个媒,咱们就结了这门亲戚吧。”

    “那敢情好,可是,人家愿意吗?”

    “包在我身上。”孔子拍了胸脯,哥哥帮他娶了老婆,他这下一定要帮哥哥找个好女婿。

    孔子说到做到,第二天就向南宫敬叔提起了这门亲事,正中南宫敬叔下怀,欣然同意。于是,孟皮攀上了高枝,女儿这一辈子算是衣食无忧了。

    不过,依照当时的风俗以及孟皮的地位,孟皮的女儿应该是做妾而不是妻。

    按。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浇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按。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关于南宫敬叔的年龄,历来说法不一。通常认为南宫敬叔这个时候只有九岁,理由是南宫敬叔母亲私奔到孟家记于鲁昭公十一年,那么到鲁昭公二十一年,南宫敬叔顶大也就是九岁。但是,私奔一事记于鲁昭公十一年,不等于事情就发生在鲁昭公十年。譬如昭公七年就记载了孟僖子临死嘱咐两个儿子要向孔子学习周礼,而那一年孔子不过十七岁,孟僖子也不是死在那一年,而是死在十七年之后。类似的事情,《左传》中还有很多。

    所以,这个时候,南宫敬叔应当在刚过二十岁的年龄。

    公派出国

    把侄女嫁给了南宫敬叔,孔子和南宫敬叔之间的关系一下子拉近了许多。原本的师生之间的关系,高干子弟和士之间的关系,现在成了亲戚关系。

    南宫敬叔到孔子的学校上学引起了轰动,一时间有很多人上门来试听课,而且都是士以上的阶层。孔子以为报名人数会大增,收入自然也就会大增。可是出乎意料的是,看热闹的多,真正愿意报名的少。为什么呢?

    因为孔子虽然学识渊博,可是毕竟出身贫寒,对很多周礼的内容只有理论没有实践,有很多漏洞出来,因此真正有见识的人往往感觉失望。

    孔子自己也意识到这一点,怎么办?

    俗话说: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当然,那年头还没有和尚。不过,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孔子知道自己要当外来的和尚是不可能了,可是,出去留个洋镀镀金还是可以的,如果去伟大的首都学习学习,那回来之后身价立马就不同了,见识也增加了,不愁没人报名学习。

    想法虽然是个好想法,可是要实施还有些困难。困难具体为两个方面:第一,经费问题,去一趟伟大首都可是一笔不小的开销;第二,就算凑齐路费去了伟大首都,可是人生地不熟的,谁搭理自己啊?

    不过,这点困难是难不倒孔子的。

    这一天,讲课结束,下课之后,孔子请南宫敬叔留下来说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说春秋之七·孔子世家简介 >说春秋之七·孔子世家目录 > 第二四七章 公款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