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混着槐花香,让我想起他凌晨揉面做糖糕时,掌心残留的炉火余温。忽然有蜜蜂嗡鸣着掠过砚台,翅膀上的金粉簌簌落在墨汁里,我盯着那团旋转的光斑,看它跌进安字的竖画里,像颗不小心迷路的星星。

    小默的魂儿又飞啦。爷爷的戒尺是斑竹做的,敲在手背上发出轻响,却带着晒过太阳的暖意。他摘下泛着麦香的草帽,扇动时带起的风里,飘着槐花细碎的影子。帽檐下的眼睛眯成月牙,眼角的皱纹里盛着笑意:等写完这十个‘安’字,咱就搬梯子摘顶梢的花,那花苞最嫩,蒸出来的甜羹能甜到心窝里。我慌忙握紧笔杆,笔尖却像得了调皮的性子,安字的弯钩拖出颤巍巍的尾巴,倒像是老槐树在风里晃着的枝桠。

    摘槐花时,爷爷总让我站在他影子里。他踩着斑驳的木梯,竹篮挂在臂弯,每摘下一串花,就轻轻抖落在我捧着的蓝布兜里,粉色的花瓣簌簌落进我的袖口,像一场温柔的雨。回家路上,他会把最肥美的花苞塞进我嘴里,清甜的花蜜混着绒毛般的触感,在舌尖绽开小小的春天。

    槐花甜羹要蒸三炷香的时间。爷爷把花瓣铺在白纱布上细细揉搓,蜂蜜是去年秋天收的枣花蜜,琥珀色的糖浆浇上去时,花瓣像浸在晚霞里的云朵。粗瓷碗沿刻着模糊的缠枝纹,盛着甜羹端来时,碗底还凝着几星未化的冰晶。我总爱用银勺敲碗沿,当的一声,花瓣便旋转着跳起圆圈舞,爷爷坐在竹椅上摇着蒲扇,笑纹里盛着比蜜水更浓的暖意:咱们小默这是给甜羹谱《槐花曲》呢。

    data-faype=pay_tag>

    后来我才知道,爷爷的戒尺上刻着静字,糖铲把儿磨得发亮的地方,藏着他年轻时当教书先生的岁月。而那棵老槐树,至今仍在春风里簌簌落着花瓣,每一片都像爷爷掌心的温度,轻轻盖在记忆的宣纸上,让每个安字都生了根,在心底长成永不凋零的春天。

    3

    校门口的等待

    上小学那年,爷爷在晨光里的身影成了我记忆里最温暖的锚点。老槐树的影子还没在水泥地上铺展开时,他就已经踩着露水赶来,小马扎的藤条缝里还沾着昨夜新晒的艾草香。他总爱穿那件洗得发白的蓝布衫,左胸口袋永远鼓鼓囊囊——除了橘子糖,还有用草纸包着的炒瓜子,说是课间饿了垫肚子。阳光穿过槐树叶的缝隙,在他微驼的背上织出金斑,我远远看见那抹晃动的蓝,就知道爷爷又把第一颗糖含在舌尖,等着看我蹦跳着扑进他怀里。

    梅雨季的雨丝像扯不断的棉线,爷爷的蓝布伞成了我头顶的小宇宙。伞骨发出老旧的吱呀声,他每走一步都要微微侧过身,伞面几乎全罩在我头顶,自己右肩的粗布早被雨水浸成深灰,褶皱里汪着水珠。有次我伸手去拂他肩头的雨,触到他皮肤的温度竟比雨水还凉,他却像被逗乐似的笑出满脸褶子:傻丫头,爷爷是棵大树,淋点雨长得更壮。到校门口时,他怀里的油纸包总泛着暖烘烘的油气,咬开糖糕的瞬间,焦糖香混着雨气扑面而来,烫得我直伸舌头,他就用粗粝的掌心当扇子,呼哧呼哧的热气里混着淡淡的烟草味,多年后闻到烘焙店的甜香,我仍会错觉有人在耳边说慢些吃。

    深冬的雪粒子打在伞面上沙沙响,爷爷的棉鞋踩出一串歪歪扭扭的脚印。我的手刚缩进袖口,就被他粗糙的掌心裹住,塞进他棉袄内侧的口袋里,那里贴着暖烘烘的热水袋,绣着褪色的并蒂莲。他自己却总把脖子缩在围巾里,呵出的白气在睫毛上凝成霜花。那天我瞥见他扶着围墙揉膝盖,指节压进陈年的疤痕里,才惊觉他的背比秋天的稻穗弯得更狠了。前几日帮你攒了十颗水果糖。他变戏法似的从搪瓷缸里倒出糖纸,红的绿的在风雪里扑棱,像冻不坏的蝴蝶,而他掌心的温度,比任何暖炉都更熨帖。

    如今老槐树的年轮又添了几圈,校门口的蓝布伞换成了五颜六色的冲锋衣。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槐花香里的守望简介 >槐花香里的守望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