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史官,要将各地美食风俗记录成册。我将多年积累的烹饪心得、食材搭配技巧倾囊相授。金粟在一旁认真记录,他说:爹,这些不仅是菜谱,更是大秦百姓生活的印记。

    站在饭店门口,看着人来人往,听着各国语言的交谈声,我深知,在这波澜壮阔的大时代里,一间小小的饭店,也能成为文明交流的桥梁。而我与阿月、孩子们,将继续守护这份烟火,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

    表面上风平浪静的咸阳城,实则暗潮汹涌。随着秦始皇多次东巡,朝中权力斗争愈发激烈。那些嫉妒我与皇室、李斯关系的势力,开始在食材供应上做手脚。菜农突然拒绝供货,盐商也抬高价格,甚至有人在运粮途中故意使绊子,导致新鲜食材腐坏。

    阿月凭借多年在邻里积攒的人脉,悄悄联系了周边村落的农户,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提前预定粮食和蔬菜。金粟则带着店里的伙计,手持将军亲赐的腰牌,亲自押运货物。有一次,他们在半道遭遇一伙蒙面人拦路,金粟毫不畏惧,手持长剑与对方对峙,最终凭借过人的武艺和腰间的信物,吓退了歹人。

    而金穗利用自己精通多国语言的优势,与往来的商队达成合作。商队从遥远的地方带来香料、珍稀食材,作为交换,她会将店里的特色美食秘方分享给他们,同时也将外面的奇闻趣事带回咸阳,丰富了饭店的谈资,吸引更多食客。

    每月一次的入宫献膳,渐渐成了一场场惊心动魄的博弈。一次,秦始皇宴请六国旧贵族,我奉命准备宴席。席间,一位燕国旧贵族故意刁难:听闻李老板厨艺非凡,却不知是否敢做一道‘燕地血羹’这燕地血羹是用活鸭血与烈酒混合,血腥刺鼻,一般人难以接受。

    我镇定自若,命人取来新鲜鸭血,巧妙地将其与嫩滑的豆腐、鲜香的菌菇一同炖煮,再用黄酒去腥,撒上葱花和秘制香料。当这道改良后的燕地血羹端上桌时,不仅香气扑鼻,口感更是细腻醇厚。秦始皇尝后连连称赞,燕国旧贵族也只得尴尬点头,一场危机就此化解。

    李斯在统一文字的过程中,遇到了难题。一些偏远地区的百姓对新小篆接受度不高,学习起来困难重重。他再次来到饭店,与我商议对策。我想起现代的儿童识字卡片,便提议制作图文并茂的文字美食卡。

    我们将每个字对应一种常见食物,比如鱼字旁边画上栩栩如生的鱼,米字配上一碗白米饭。金穗发挥绘画天赋,精心绘制卡片;金粟则组织店里的伙计,将卡片分发给往来的商队,让他们带到各地。这些卡片不仅帮助百姓快速识字,还让大秦美食随着文字传播得更远。

    秦始皇驾崩后,秦二世即位,局势愈发动荡。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揭竿而起,消息传到咸阳,人心惶惶。此时的长安食肆,不再只是单纯的饭店,更成了各方消息的汇聚地。往来的商客、落魄的文人、退役的士兵,都在这里讲述着外面的风云变幻。

    我深知,乱世之中,饭店或许难以长久维持,但美食与文化的传承不能断。我将毕生所学,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金粟和金穗。金粟已经能独当一面,他创新推出义军行军饼,用最普通的食材,制作出方便携带、耐储存的食物,暗中资助一些流亡的百姓;金穗则将饭店里收集的故事、菜谱,编成一本厚厚的手记,期待有朝一日能流传后世。

    阿月默默地收拾着行囊,她知道,或许我们即将踏上新的征程。但无论走到哪里,长安食肆的烟火,都将在我们心中永远燃烧,照亮未来未知的道路,等待着下一个传奇的开始。

    5

    乱世求生

    咸阳城的空气中弥漫着硝烟的味道,起义军的战鼓声隐约可闻。我望着店门口斑驳的招牌,抚摸着被岁月磨得发亮的门框,心中满是不舍。阿月将最后一坛腌菜封好,低声道:咱们往南走吧,听说巴蜀之地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我和李斯成朋友在大秦开饭店简介 >我和李斯成朋友在大秦开饭店目录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