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第一章
雨夜
1955年的夏天,东北的雨来得总是带着一股豪爽劲儿,瓢泼般砸在广袤的黑土地上,夜幕早已低垂,浓得化不开的墨色裹着豆大的雨点,将这座正在蓬勃发展的工业城市浇了个透湿。
路灯在雨幕中晕开一圈圈昏黄的光晕,勉强驱散着周遭的黑暗,却也让湿漉漉的街道显得更加寂寥。
晚上九点多,市公安局值班室的电话铃声,像一道尖锐的闪电,划破了雨夜的沉闷。接电话的是年轻的民警小王,他刚拿起听筒,里面就传来一个带着急促喘息和雨声背景的苍老声音,喂……喂!是公安局吗我是火车站的巡道工老周啊出事了,出大事了,老人的声音因紧张而有些颤抖。
小王立刻握紧了听筒,沉声问道:周大爷,您别急,慢慢说,出什么事了
我……我在火车站东边的铁道边上巡道,雨太大了,我打着手电筒,就看见……就看见铁轨旁边的排水沟里,好像躺着个人!老周的声音带着哭腔,我喊了几声,没人应,走近一看,那家伙一动不动,脑袋旁边全是血啊!老天爷啊,这是死人了啊!
具体位置在哪里靠近哪个路段小王一边问,一边迅速拿起笔,在值班记录簿上飞快地记录。
就是火车站往东,过了那座小石桥,大概三百米的地方,铁轨南侧的排水沟!我没敢动,就在旁边守着,你们快来啊!
知道了!周大爷,您千万别离开,注意安全,我们马上就到,小王放下电话,心脏砰砰直跳。他立刻跑到里间,敲响了刑侦队队长李卫国办公室的门。
李卫国今年三十多岁,身材结实,面容刚毅,一双眼睛深邃而锐利,透着常年从事刑侦工作的沉稳和警惕。
他正伏在桌上,研究着一份关于近期市内流动人口的调查报告,听到敲门声,头也没抬地说了声,进
,李队,小王推门进来,语气急促,火车站那边出事了。
巡道工老周在铁道边发现一具男尸,初步看是命案。
李卫国猛地抬起头,浓眉瞬间拧紧:什么时候具体位置
就刚才,九点多,火车站东,过小桥三百米,铁轨南侧排水沟。老周守在现场呢。
走!李卫国当机立断,站起身,从墙上摘下自己的配枪和雨衣,通知法医老陈,让他立刻准备,我们在现场会合!再叫上两个弟兄,带好勘察工具!
几分钟后,一辆吉普车呼啸着冲进雨幕,划破了城市的宁静,雨点密集地敲打着车顶和挡风玻璃,雨刷器徒劳地左右摆动,只能勉强刮开一小片模糊的视野。
车内,李卫国脸色凝重,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膝盖,铁道边的无名尸体,这在任何时候都不是小事,尤其是在这个特殊的年代,正在大力开展工业化建设,作为重要的工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敌情向来复杂。
吉普车很快抵达了火车站东侧的铁道区域,这里已经远离了市区的灯火,只有铁轨在雨幕中泛着冷硬的光,延伸向无尽的黑暗。
李卫国和小王跳下车,雨衣刚一披上,就被狂风卷着的雨水打湿了领口。他们打着手电筒,深一脚浅一脚地沿着泥泞的路基向老周描述的位置走去。
老周穿着一件雨衣,戴着斗笠,缩在铁轨旁的一棵大树下,手里紧紧攥着一个老式手电筒。看到晃动的光柱和穿着警服的人,他像是找到了主心骨,连忙迎了上来,声音还在发抖:同志,你们可来了……就在那边……
李卫国拍了拍老人的肩膀,安抚道:周大爷,别害怕,我们来了。
你带我们去看看。
借着几束手电筒的光线,他们来到了那段铁轨旁,南侧的排水沟因为连日的雨水,积了不少水,浑浊不堪。而在排水沟靠近路基的一侧,确实躺着一个人,脸朝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