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一条简单的消息而雀跃不已。
窗外,一轮新月悄然升起。宁婉想起小时候读过的童话——月亮每二十九天重生一次。而她,似乎也在这个夜晚,感受到了某种重生的可能。
第4章
白纸黑字
您有一封新邮件。
宁婉的咖啡杯悬在半空,屏幕上弹出发件人姓名——《商业创意》杂志主编林芮。这是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期刊,她心跳加速点开邮件:
宁女士,程屹总推荐您为我们新营销时代专栏撰稿。如感兴趣,请于本周五前提交首篇稿件,主题自拟。
推荐程屹从没提过这事。宁婉盯着屏幕,手指无意识地在杯沿画圈。过去三周,破茧项目进展顺利,平台原型已经开发完成,签约了23位设计师。但写专栏她只是个执行者,不是思想家。
纠结什么程屹的声音突然从身后传来,宁婉手一抖,咖啡溅在键盘上。
林主编的邮件。她抽出纸巾擦拭,我不确定自己能写专栏...
为什么不能程屹拉过椅子坐下,距离近得能闻到他身上淡淡的雪松须后水气息,你在上周会议上的观点比大多数专栏都有见地。
宁婉摇头:即兴发言和写文章不一样...
那就当写给我看。程屹抽走她手中的纸巾,随手扔进垃圾桶,周五我要去新加坡出差,希望登机前能读到你的稿子。
他起身离开,又回头补充:对了,下个月亚洲广告峰会,你跟我一起去。准备个二十分钟的演讲。
宁婉张嘴想反驳,程屹已经走进电梯。她转向电脑,新建文档,光标在空白页面闪烁,像在嘲笑她的胆怯。
写什么怎么写宁婉打开搜索引擎,输入如何写专业专栏,随即自嘲地删掉。如果连选题都要查攻略,确实不配写专栏。
午休时间,宁婉躲进公司天台。四月的风带着花香,她翻开笔记本,开始写下脑海中闪现的念头:
国潮不是文化元素的简单挪用,而是当代审美与传统精神的对话...
笔尖越写越快,三页纸很快填满。原来她不是没想法,只是太久没人问过她的想法。
周五早晨,宁婉比平时早两小时到公司。她反复修改了七遍的专栏稿安静地躺在邮箱发件箱,只等九点准时发送。手指悬在鼠标上方,她突然想起大学时第一次参加辩论赛,也是这般既期待又恐惧的心情。
发送。
邮件飞出的瞬间,办公室门被推开。程屹西装笔挺地站在那里,手里拿着登机箱。
稿子发了
宁婉点头:刚发出。但林主编可能不会喜欢...
程屹掏出手机拨通电话:林芮宁婉的稿子收到了吗...很好,现在念给我听第一段。他按下免提键。
林芮清晰的声音传来:当我们将敦煌飞天简单地印在手机壳上时,我们贩卖的不是文化,而是对文化的误解...开篇有力,观点犀利,正是我们需要的风格。
程屹挂断电话,嘴角微扬:满意了
宁婉耳根发热:您没必要这样...
有必要。程屹看了眼手表,我得赶飞机。下周见。
电梯门关上后,宁婉才长舒一口气。这种被看见、被肯定的感觉太过陌生,又太过美好。
周末,宁婉接到母亲电话,说父亲出差了,想来看看她。自从上次不欢而散,母女俩只通过几次简短的电话。
母亲带来的保温盒里装着宁婉最爱吃的红烧排骨,味道一如既往,但母亲眼角的皱纹更深了。
你爸其实很担心你。母亲摆好碗筷,只是拉不下脸。
宁婉给母亲倒了杯茶:妈,你和爸结婚三十五年,后悔过吗
母亲的手停在半空:怎么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