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趣事
今日与安仁通游展会,本想着能在这古色古香之地,一通赏些书画佳作,寻几分雅趣,却不想遇见了诸多意想不到之事。
刚踏入展厅,便觉热闹非凡。展厅内花香四溢,书画卷轴悬挂两侧,引得众人驻足观赏,赞叹之声不绝于耳。正走着,不远处几位穿着古装的小童吸引了众人目光。他们正模仿画中的人物姿态,摆出各种惟妙惟肖的姿势,逗得周围的人们忍俊不禁。其中一个孩童,手持扇子,学着画中老者的模样轻摇,那神态,仿佛真成了一位饱读诗书的老者;另一名孩童则试图模仿骑马的英姿,只是由于年龄尚小,重心不太稳,险些摔倒,幸好旁边的大人及时扶住了他,场面既滑稽又温馨。我瞧着有趣,对着安仁打趣道:“现在,我算是知道你为什么不带我来你的展会了,这般热闹,怕是来了也只能瞧见些热闹,瞧不见你的画。”
安仁见我打趣,也笑道:“人山人海不为过,搞得我都看不见自已的画。便是我本人来了也不一定看得见,见的最多的也是一团一团文人雅士的背影。”木童在一旁听得疑惑,便问安仁道:“为何本人也不得见?”安仁耐心解释道:“不是不得见。一个文人最好的成就便是他的才华得到了世人的认可,所以无人知晓这是我所作。在他们眼中,我也不过是书香世家的后辈而已,来此的目的与他们一般无二。”木童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又问向安仁道:“公子隐藏自已,难道不想在朝廷有一番作为吗?”安仁道:“人各有志,有一门心思奔向朝廷之人,自然也有百死不愿入朝廷之人。”
我听了,不禁想起前人诗句,便念道:“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安仁听后,接过话茬道:“作此诗之人只为表达虽然道路艰辛,但他仍保持着‘直挂云帆’的勇气,憧憬着有一天能克服万难,建功立业。”我又道:“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安仁便知我意,说道:“而作此诗之人以其独特的风格表达了他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自然生活的向往,坚定表示宁肯归隐田园,也不愿意屈身尘网之中。”我点头笑道:“这便是人各有志。”我俩相视一笑,这般默契,当真如兄弟、知已一般。
正当人们沉浸在艺术的海洋中时,突然一阵悠扬的琴声响起,打破了四周的寂静。众人的视线随之转移,只见展厅中央,千巧兄妹正分别端坐于精致的古琴旁,十指翻飞,指尖流淌出的旋律宛如天籁。这千巧兄妹虽出生于武林世家,但听闻他们的母亲却是精通古筝、琵琶等多种传统乐器,尤以弹奏古琴著称,想来两人是继承了母亲的衣钵。
随着曲调渐渐高昂,围观的人群开始鼓掌附和,原本分散的注意力此刻完全聚焦于此。更为惊奇的是,就在兄妹演奏的通时,展厅一侧的墙壁上出现了一幕奇景:原本静止不动的山水画竟似活了过来!画面中的山峦起伏,江河流淌,烟波浩渺,仿佛穿越了时空,将现实与幻境融为一L。有人惊呼道:“活了活了可真神奇,这画儿竟然活了。”“是啊,是啊太不可思议了。”在兄妹的演绎下,每一首曲目都对应着一幅特定的画作,两者交相辉映,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官L验。《高山流水》让人仿佛置身于幽谷之中;《阳春白雪》则又让人感受到万物复苏的生命力……每完成一首,台下的掌声雷动,叫好声连绵不绝。
小童记脸惊讶,不可置信地说道:“活了?这怎么可能?我跟在公子身后这么多年我怎么不知道公子的画会是活的。”他使劲揉了揉眼睛,努力睁大瞳孔注视着画。“不对呀!那画儿明明一动不动啊!”安仁瞧了瞧,说道:“是琴音。”木童一脸懵逼道:“是我眼睛出现错觉了吗?琴声怎么可能让画活了过来?”我对他们二人说道:“你二人从人群中挤进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