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母亲走后,扎西开始认真准备明天的反击材料。他首先联系了几个大学同学,都是在不同研究机构工作的博士。
老李,帮我个忙,你们那里有没有等离子体环境下的燃料测试设备
有啊,怎么了
我需要一些数据,很急。
扎西又打了几个电话,联系各种关系,希望能够找到更准确的测试数据。他知道陈教授的报告肯定有问题,但必须找到确凿的证据。
深夜两点,扎西还在整理资料。他把所有能想到的技术细节都重新核对了一遍,准备了大量的反驳材料。
同时,他也开始怀疑陈教授的动机。传统燃料技术研究院和几家大型燃料公司关系密切,如果生物燃料成功推广,这些公司的利润肯定会大幅下降。陈教授作为这些公司的顾问,反对新技术也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怀疑归怀疑,最重要的还是要拿出硬邦邦的数据和证据。
扎西看了看时间,还有二十个小时。他必须在明天的会议上彻底反击,不仅为了证明生物燃料的可靠性,也为了给母亲讨回公道。
生物燃料,也是他对父亲的承诺。
第三章:白色的漫海湾
凌晨四点,扎西的电话响了。
扎西,数据出来了。电话那头传来老同学李博的声音,你们的生物燃料在等离子体环境下确实有效率下降,但只有4.2%,完全在设计余量范围内。
扎西一下子坐起来:你确定
当然确定,我们用的是最新的测试设备,比陈教授他们那套老设备精确多了。而且我还发现一个问题,陈教授的测试报告里用的催化剂配比有问题,那会直接影响燃烧效率。
扎西握紧了拳头:能把详细数据发给我吗
已经发到你邮箱了。另外,我联系了几个其他院所的朋友,他们的测试结果也差不多。扎西,你的生物燃料技术没问题。
挂了电话,扎西打开邮箱,仔细查看李博发来的数据。确实如他所说,多家权威机构的独立测试都显示,生物燃料的效率下降只有4%左右,而传统火箭的燃料余量设计通常都在10%以上,完全能够承受这点损失。
更重要的是,扎西发现了陈教授报告中的技术漏洞。在催化剂的配比上,陈教授使用的是传统燃料的标准,但生物燃料需要专门的催化剂系统,用错了催化剂当然会影响效率。
扎西又联系了食品药品安全局,确认了昨天食物中毒事件的调查结果。检验报告显示,中毒源头确实是机场小卖部的过期烤肠,和母亲带来的鱼腥草没有任何关系。
天亮时,扎西已经准备好了全部反击材料。
上午九点,评审会准时开始。会议室里坐满了人,除了昨天的与会者,还增加了几位从北京赶来的专家。
项目总指挥李将军开门见山:扎西同志,你昨天承诺要用数据说话。现在请你汇报调查结果。
扎西站起来,拿出准备好的材料:首长,各位专家,经过一夜的核实,我现在可以明确回复陈教授昨天提出的质疑。
陈教授推了推眼镜:扎西同志,我希望你拿出的是真实可信的数据,而不是为了辩解而临时拼凑的材料。
当然是真实数据。扎西看着陈教授,我联系了北京理工大学、清华大学、中科院三家机构,对生物燃料进行了独立测试。结果显示,在等离子体环境下,效率下降只有4.2%,完全在火箭燃料系统的设计余量范围内。
说着,扎西把测试报告分发给在座的专家。
一个从北京来的专家看了报告后点头:这个数据是可信的,我认识北京理工大学的测试团队,他们的设备很先进。
陈教授接过报告,脸色有些难看:就算是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