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40节
    他看不懂听不懂啊!

    悲催五

    五阿哥自打生下来接触最多的是蒙语和满语,他在太后哪儿长大,太后身边的人都说蒙语,宫里面的娘娘很多说满语且对蒙语也很精通,他的汉语只听过一些太监宫女说,偶尔也听老祖宗和汗阿玛讲,但是他自己是不会说的。

    可是能听懂大白话和听懂文言文又有很大的区别,他本来就没有什么读书的基础,连最简单的汉字都不认识,一来就跟着兄长们上课,他怎么可能听的懂!

    五阿哥如坐针毡,如芒在背。七阿哥迷迷糊糊听的发昏想睡,但是七阿哥没压力,他还小,没五阿哥想的多。

    五阿哥脸色难看,云里雾里听了半天,一句话都没听懂,低头看看书,书上的字满满的,没一个认识的,他都想哭了。

    等大伙休息的时候,尚书房里面这一堂讲书的师傅是高士其,结束了今日的授课就去他跟前说话。

    康熙设立南书房,里面有一群汉臣被称为“南书房大臣”或者是“南书房行走”。这些南书房大臣早期类似于秘书,后来权力渐渐扩大,类似于阁臣了。而高士其就是南书房大臣中的一个,这人早年贫困,但是情商颇高,曾经落魄到在京城中卖字画为生,后来遇到大学士明珠,被明珠举荐给康熙,从此青云直上,他的发迹轨迹不是正统的科举进士,所以一直都是围着天子打转,没做过什么为政一方的主官,颇受一些同僚的白眼,因此对康熙分外忠诚。

    高士其来五阿哥跟前询问五阿哥哪里不懂,这本就是关怀性质的询问,毕竟五阿哥节,是《寡人之于国也》。

    顾八代开头读:“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五阿哥还是头疼,脸上露出迷茫痛苦来。

    海棠看他的反应,立即给他五哥用蒙古语夹杂着汉语白话一起翻译:“有个叫梁惠王的诸侯王说‘我对国家尽心尽力,河内闹的凶,就把百姓挪到了河东,把粮食种在河内,可是河东闹的也挺凶的,就很没办法。再看看邻国,人家的王没寡人这么用心,为什么他们的百姓不见少,寡人的百姓不见多呢,这是为什么呢?’”

    半个屋子的人看着海棠,海棠恍然不觉。

    五阿哥听懂了,问海棠:“他们为什么在河内闹?闹什么呢?”

    “书上没说,你记下来,等会问师傅。”

    “哦哦哦,你也记着,等会哥哥忘了你帮着问。”

    顾八代的脸都黑了,不是这么解释的啊!这是误人子弟!

    四阿哥的脸也黑了,因为顾八代是他的师傅,主要负责的就是他的功课,妹妹这是来拆师傅的台。

    顾八代可不是高士其,高士其圆滑,他这人一点都不圆滑。立即说:“不相干人等不该在书房,现在出去吧。”

    一个蒙古王子突然说:“她说的能听明白,师傅你别赶他们了。”

    这也是个学渣!

    那错误的解释你都能听的津津有味,正确的怎么就塞不进你脑子里!?

    眼看着顾八代脸都黑成墨了,又有人喊:“皇上让他们来听的,赶走就是不尊旨意!”

    顾八代暴发前,康熙摇着扇子出现在门口,屋子里瞬间安静了下来,康熙对五阿哥说:“老五,带着你弟弟妹妹出来。”别影响其他人了。

    四个小孩子出来,康熙带着他们走远了些,走到一处游廊下面,他坐在栏杆上靠着柱子翘着二郎腿,看着高矮胖瘦四个孩子一排站好,摇着扇子很悠闲的问海棠:“你也知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啊?”

    海棠得意的仰头:“嗯,听哥哥们说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清穿)成为雍正妹妹之后简介 >(清穿)成为雍正妹妹之后目录 > 第40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