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3章 初试锋芒
  苏辰开口,声音不高,却异常沉稳,带着与年龄不符的穿透力,瞬间压下所有窃窃私语。

    “更是产业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和转型升级的潜力。痛点,除了‘卡脖子’,更深层的是‘中低端锁定’和‘要素流动僵化’。”

    顿了顿,目光仿佛穿透教室墙壁:“比如,青河县。”

    名字一出,前排的马文博嘴角勾起冷笑。

    “青河曾是老工业基地,机械厂倒闭后,留下大片废弃厂房和大量技术工人。县里引入的所谓‘产业’,多是沿海淘汰的高污染、低附加值的组装线,靠压榨廉价劳动力和土地资源维持。”

    苏辰的声音冰冷如解剖刀,划开光鲜数据下的疮疤,“工人工资被层层克扣,像张富贵那样的工头,拖欠工钱是常态。技术工人在流水线上重复简单工序,技能退化。产业链?只是一条随时可能被成本更低地区取代的脆弱链条,毫无韧性可言。核心痛点,是发展理念的短视和要素配置的扭曲,把‘人’这个最核心的要素,当成了耗材,而不是创新升级的主体!”

    话语没有华丽辞藻,没有权威数据,只有冰冷的、带着泥土气息和汗味的现实。

    每一句都像重锤砸在众人心头。死寂。

    书本理论在苏辰描述的现实面前,苍白无力!

    严华敲击桌面的手指停住。

    深邃目光牢牢锁定苏辰,平静无波的眼底深处,似乎有东西被点燃。

    前排的林晚晴,笔尖悬停,清澈眼眸充满震惊和触动。

    她从未想过,产业链韧性这个宏大命题,竟能在贫困县工地的血汗里找到如此沉重的注脚!

    马文博脸色难看,苏辰的答案像无形耳光,将他精心准备的“标准答案”衬得空洞。

    嘴唇翕动,想反驳,却发现对方描述的是他无法辩驳的另一个世界!

    “第二个问题。”

    严华声音再起,打破窒息沉默,目光只落在苏辰身上,带着前所未有的专注,“如果让你为青河这样的县,设计一个提升‘韧性’的切入点,你会选什么?如何破局?记住,资源有限,阻力巨大。”

    问题更尖锐,直指实操!考验见识、智慧和魄力!

    苏辰没有丝毫犹豫,仿佛问题已在心中翻滚千百遍。

    闭了下眼,闪过烈日下的砖石、张富贵的肥脸、工友麻木期盼的眼神。

    “切入点:人。”

    苏辰斩钉截铁,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盘活青河最大的闲置资产——那群被‘废弃’的技术工人。”

    “第一步,以废弃机械厂为基础,由政府牵头,联合江南省大学技术力量,成立‘技工技能提升与再孵化中心’。”

    语速加快,思路清晰惊人,“不是简单培训,是定向提升!瞄准省内高端装备制造企业的紧缺工种需求,进行订单式、阶梯式技能认证。省里‘强链补链’专项资金,申请一部分用于实训设备和核心师资。钱不多,用在刀刃上。”

    “第二步,中心与急需技工的企业签订‘人才预订’协议。学员通过认证,企业优先录用,给予高于市场均价的薪酬保障。这一步,需要严教授您的专家影响力推动校企合作,需要省里政策协调,打破地方保护壁垒,让人才真正流动!”

    “第三步,”苏辰目光锐利。

    “关键!中心设立‘技工创业扶持基金’。省、市财政引导,吸纳社会资本,扶持通过认证的技工,利用自身技术和中心设备,进行小微创新或承接产业链细分订单!哪怕只做高精度零件代工!让技术工人从‘耗材’变成‘合伙人’,看到收益和尊严!比空喊口号强一百倍!”

    深吸一口气,迎着严华灼灼目光,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

    “阻力当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寒门贵子:他要当省委书记简介 >寒门贵子:他要当省委书记目录 > 第3章 初试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