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2
,恐还不能转来,不得已只好折回。到车上已天容如墨,衣履尽湿。

    阴雨终日,大家只在车上看书下棋解闷。晚,晴。七时又到生活改进社应梁参谋长之宴,席间晤及王县长等,又问到包头状况甚详。此地为西北商业中心,水路由黄河上通宁夏,陆路可达青海,为平津陕甘新疆蒙古伊犁乌里雅苏台等处货物转毂之区,铁路货运收入,年可八九十万。居民多为商贾,蒙人亦多。民十四冯军过包头时,民间损失极大,今元气已稍复。

    宴后在社中晤及金陵大学农学院美人卜凯先生(Mr.J.LossingBuck,其夫人即《大地》(GoodEarth)小说作者赛珍珠女士),相见甚欢,互询近况。

    卜先生是到五原临河一带,调查土壤农产者,后闻亦因阻水未果。

    夜宿车上。

    包头——磴口距丰台八○一·六五公里高度九九五·一七二公尺晨七时乘汽车至段先生所办之河北村,在城东南十五里。

    行至半道,因雨后地湿,车又陷泥中,我们都下车步行。不远已望见新村的田亩,田里都种的是糜米,莜麦,玉蜀黍等。

    绕入新村的短墙,又行里许,至办公处,乘骡车涉水到河边用水车种稻处,泥泞太甚,车颠簸已极。稻田近接黄河,畦中水满,葱绿可爱,水车旁正有数人工作。据云包头试验种稻,此为第一次,水车系采南式自制。农民拟自冀南移来,系黄灾难民。第一次大约移民一百户,年底可到。

    出来拟到南海子即黄河码头,又因路湿折回。

    午餐仍在新生活改进社,系应包头李段长,周站长之约。

    黄河鲤鱼,自前天起,已吃了三顿,清腴肥嫩,入口即化,其味之美,只有西湖醋鱼可以仿佛一二。据说鲤鱼最肥是在春冰初泮时,顺流群趋而下,有长至二三尺者。

    下午三时,挂小机车至磴口,参观萨托民生渠。有周站长及夫人偕行。到磴口站适遇驻渠口的工程师徐捌源先生,说通渠大道已被水淹没,只有小路可行,于是由徐先生引领,大家鱼贯的在狭仄的小径上走着,两旁有长得很高的刺草,攀擒衣袂。二十分钟已到河岸,河水浑黄,旋流甚急,一望无际。落日照在水上,水面似起白云,一种雄伟浩大之气,所谓之“黄河远上白云间”者,真情景悉合了!

    自岸边上船,在急流中渡到对岸,便到民生渠口。桥洞四孔,铁闸紧闭;桥上有铁梁,气象甚壮。按民生渠之兴工,由于民国十七年绥省大旱,萨托二县受灾最重,主席李培基氏倡议开民生渠以工代赈。十八年冬,由省府与中国华洋义赈救灾总会,合作一切贷款及工程事宜。二十年春由傅作义及王靖国在七十及七十三两师内,拨兵士四千人加入工作,六月而干渠及数支渠告成。渠于长百九十五里(里按一百八十丈计算),由萨县磴口村黄河沿之瓦窑口起,至托县城南直入黄河。全渠包括熟地约四万余顷,成功后水力能达到者,至少亦有两万余顷。但因当时急于救灾,测量方面未免疏忽,渠道太高,水不能入,至今尚未收灌溉之利,极为可惜。

    徐先生日间到渠口城堡式的办公处,测量水量,下午四时后,即须回磴口车站,河西土匪太多,时常过河,无物不取。他们是河西的农民,穷不聊生,农暇时以抢掠为业,兵来即散,无可防备。

    归途中,徐先生遥指大青山半的一丛殿宇,说那就是沙尔沁召,传说是当初汉蒙分界,汉人一箭射到大青山7上,因建此召,自此阴山以南,都是汉人的领土了。

    五时许回磴口站,徐夫人亦上车相见,她是天津北洋工学院的毕业生。一对科学家夫妇,在此辛苦工作,真是青年人的好模范。

    六时半回包头。

    包头——公积坂距丰台七八六·二六公里高度九八八·四七○公尺昨因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冰心全集第三卷简介 >冰心全集第三卷目录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