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到哪里找去
苏雨桐听到这些议论,心中很是满意。第一步计划进展顺利,她正在村里建立起良好的声誉。
这为她将来的商业计划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正月十四晚上,陈建国来到苏家。
明天就要开课了,你准备得怎么样他关心地问道。
都准备好了。苏雨桐自信地说道,保证让大家学到真本事。
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说。
暂时不需要。不过...苏雨桐犹豫了一下,我想问你一个问题。
什么问题
你对村里的发展有什么想法吗
陈建国愣了一下。这个问题很敏感,在这个时代很少有人敢公开讨论。
为什么这么问
我觉得咱们村的条件其实很好,如果能想办法发展起来,村民们的生活会更好。苏雨桐小心翼翼地说道。
陈建国看着她,眼中闪过一丝光芒。他确实经常思考这些问题,但从来没有人跟他讨论过。
你有什么想法他试探性地问道。
比如可以发展一些特色产业,利用咱们山里的资源。苏雨桐说得很模糊,但足以表达自己的意思。
陈建国若有所思地点点头:这个想法...很有意思。
苏雨桐知道,她已经成功地在陈建国心中种下了一颗种子。
等到时机成熟,这颗种子就会生根发芽,成为她商业帝国的基石。
第三章
正月十五,扫盲班正式开课。
村委会大院里坐满了人,老老少少加起来有四十多个。苏雨桐站在简陋的黑板前,心情既紧张又兴奋。
各位乡亲,今天我们开始学习识字。她清了清嗓子,识字不仅能让我们读书看报,还能帮助我们学习新技术,改善生活。
台下的村民们聚精会神地听着。在这个时代,能识字的人并不多,大家对知识都很渴望。
苏雨桐从最基础的拼音开始教起,然后是简单的汉字。她的教学方法很特别,总是结合实际生活来讲解。
比如教种字的时候,她会说:种地的种,左边是禾苗,右边是重复的重,意思是要重视种地这件事。
比如教钱字的时候,她会说:金字旁代表财富,右边的戔表示小额,告诉我们要一分一厘地积累财富。
这种教学方法很受欢迎,村民们学得很快。
但苏雨桐的真正目的不仅仅是教识字。
今天我们学一个新词——市场。她在黑板上写下这两个字。
市场就是买卖东西的地方。古代叫集市,现在叫供销社。她解释道,但是市场不仅仅是一个地方,更是一种关系。
村民们听得有些迷糊,但还是认真记着笔记。
比如说,咱们村里有很多山货,但是卖不出好价钱,为什么苏雨桐问道。
因为没有销路。有村民回答。
对!这就是市场问题。苏雨桐点头道,如果我们能找到需要这些山货的人,价格就会高很多。
陈建国坐在后排,若有所思地听着。他发现苏雨桐讲的这些东西很有道理,而且隐隐觉得这些理念很先进。
课程进行了两个小时,村民们收获很大。不仅学会了几十个常用汉字,还接触到了一些新概念。
下课后,几个村民围住苏雨桐继续提问。
雨桐,你说的那个市场,具体应该怎么做村民李大叔问道。
首先要了解市场需求。苏雨桐耐心解释,比如县里的供销社需要什么,省城的商店需要什么,然后我们有针对性地提供。
可是我们怎么知道他们需要什么
这就需要调查了。苏雨桐说道,我在县里的书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