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几许风月几许愁
添了些许烟丝,吞云吐雾,意态闲适,他平日里滴酒不沾,唯独好这一口,只是从来不敢让家里那位母老虎知道这烟丝多少银子一两。
想起媳妇王氏,林朝海脸带笑意,老婆性子是泼辣了些,可年轻时也是个俊俏的小家碧玉,更难得的是持家有道,是个会过日子的,只可惜身子骨弱了些,生下女儿时几乎去了半条命,此后便再也怀不上了,时常暗自念叨着没法子给他林家继承香火,这时候林朝海便会故意调笑道,那不如再娶一房?换来媳妇那句十年如一日的质问,你敢?脸上阴霾尽消。
说来就来,王氏端出三碟小菜,两碗米饭,一壶清茶,朝丈夫喊道:「饭都做好了,今儿天热,玉儿又不在,咱们就在院子里吃吧。」
林朝海把手随意在身上抹了抹,端起碗筷,扒了口米饭,含糊问道:「玉儿那丫头一大早就不见人,又跑哪去了?」
王氏给丈夫夹了两块小炒肉,笑道:「我让她跟赵二嫂到镇上挑些布料,回头着人量了尺寸,做几件新衣。」
林朝海:「前年不是刚做过么,怎的又要做?」
王氏白了丈夫一眼,没好气说道:「你也知道是前年,闺女身段一年一个样,你又不是没瞧见!」
林朝海呆了呆,暗自点头,闺女确实是长大了,身材相貌随了母亲,这些年抽条得愈发亭亭玉立,只是自己天天看着,习以为常,还是把她当作那个受了委屈就哭鼻子的小女孩。
王氏:「过几天又有一户人家想上门说媒,你这当爹的倒是拿个主意,别整天跟闷葫芦似的。」
林朝海:「闺女还小,过几年再说。」
王氏:「还小?玉儿明年过了立秋就年满十八,再不嫁出去都要招村里人笑话了。」
林朝海:「无妨,闺女像你,不愁嫁。」
王氏啐了一口,说道:「净是胡说八道!」可脸上那娇羞的神色,心里分明是欢喜的。
林朝海:「闺女在身边多留些日子总是好的,嫁了夫家可就不能常见了,你舍得?」
王氏叹道:「舍不得也没法子,我们当爹娘的总不能耽误了闺女不是?我瞧着镇上李员外家里的三公子就不错,去年刚考了童生,模样看着也周正。」
林朝海:「不成,那小子上次庙会里见着玉儿,眼珠子尽是往胸脯腚儿上瞄,我没一脚踹过去已经很客气了。」
王氏似笑非笑:「当年你不也是一个劲往我胸脯腚儿上瞄吗?还借故往我身边蹭。」
林朝海左顾右盼:「有这档子事?不可能,肯定是你记错了,我这么老实的人,能干那种事?」
王氏:「装,你继续装,不过话说回来,李员外在郡里也算大户人家,定然不会亏待了玉儿,这些年我替家里攒下好些银子,加上聘礼足够在镇上添置一处房产,当作闺女嫁妆,也不至于教婆家小觑了,咱们就这么一个闺女,待将来走不动了,一起搬到镇上,也好有个照应。」
林朝海:「也不知道玉儿喜不喜欢。」
王氏:「这你就别操心了,昨晚我跟玉儿探过底了,聊起三公子,那丫头脸蛋儿烫得跟发热似的。」
林朝海:「不会是真的发热吧?」
王氏:「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林朝海:「好吧,这种事总是你想得周全。」
王氏:「那下回人家上门说媒,你可不许摆出一副冷脸。」
林朝海:「依你,慢着,你说过几天有人上门说媒,就是李家?」
王氏给丈夫夹了几根竹笋,笑了笑,没说话,尽在不言中。
林朝海闷哼一声,把竹笋就着米饭胡乱塞到嘴里,没嚼几下,忽然如同石像般僵在当场,直勾勾地盯着院子藩篱外的小道,那里刚巧走过两个人,玄衣男子,白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