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进学二三事
116、秘密警察的监视与一个普通的大学生
严格意义上来说,圣彼得堡帝国大学的学生数量并不多,究其根本原因还是因为政府一直在谨慎地控制大学生的数量,这年头的大学生固然是优质人才,很有可能为这个庞大的帝国注入新鲜血液,从而让帝国更加蒸蒸日上。
但是以尼古拉一世为首的统治阶层表示,那咋了?帝国的进步哪有帝国统治的根基稳固来得重要?
于是学生数量向来不多,而在这些学生当中,从那种思想控制极为严格的正教中学里毕业的就要占到不小的比例,而与此同时,早在三十年代,非贵族出身的学生就进入了大学,因而贵族子弟入学率处于减少趋势,到了四十年代,大学生出身于小官僚和小市民阶层的正教中学的毕业生就更多了。
不过这种情况其实还算比较好的,毕竟一个年级的学生数量至少能快破百,等到了1848年之后,大学入学的限制便进一步加大,沙皇政府开始竭力人为地减少非贵族出身的学生入学。
正如1848年国民教育大臣乌瓦罗夫在秘密指示中说的那样:“当要求受教育的愿望普遍增长的时候,我们哪能掉以轻心,绝不允许这种过分的愿望,在某种程度动摇国民等级制度,决不允许在青少年中激起要求学得丰富知识的狂澜。”
于是到了1849年,圣彼得堡帝国大学哲学系一年级只招收了两名学生。
而说回现在的话,由于的事情,他只要按部就班的毕业,便能直接从十等乃至九等文官做起,当那个时候,就由我来改变我们的俄罗斯吧!
让我们的俄国再次伟大!
在大学里,怀揣着跟他一样想法的青年并不在少数,或者说他们才是声势较大的那一批人,心怀高尚的理想,同时相信自己能够改变环境,像他们这样的贵族青年,学监对他们都不会过分苛责。
只不过对于学监而言,不苛责这样的青年的理由十分简单,我们俄国发展至今自有传统在,哪来的路边一条小毛孩?当两年官就知道了!
像这种话肯定是不能说出口的,但学监确实不怎么关注这种贵族学生,倒是那些非贵族出身的学生越来越不安分,这才是更加需要严加看管的对象。
正是由于这种优势,偶尔的,像叶甫盖尼这样的贵族学生也敢做一些出格的事情,就比如上午,他也是特意在后排找了一个座位。
由于位置已经不多,他左看看右看看便只能在一个好像没见过的人旁边坐下,这位陌生的青年有着深褐色的头发和黑色的眼睛,虽然对方给人的感觉似乎挺不错,但一心只想的叶甫盖尼也没多想,点头致意后便翻开了最新一期的杂志。
即便很想立刻就翻到那部连载的长篇,但出于习惯,叶甫盖尼还是看了一眼目录,就这么一眼,他便再也移不开眼睛了。
一篇新的短篇!好像还有一篇评论文章!
上帝啊,他竟然如此勤勉!
心潮澎湃之下,叶甫盖尼虽然很想拍手叫好,但考虑到这是在教室,他终究还是忍住了这种冲动,稍微权衡一下,他还是先翻到了短篇那一页。
只要是那个人写的短篇,就没有一篇是差的!
叶甫盖尼直到现在也依旧记得当初首次看到那些时的感觉,同情、怜悯,还有一种止不住地想要改变一切的冲动!都是一样的人,即便出身和所受的教育不同,为何有人会受到那样的待遇?
正因如此,才让他那些本来就有的念头生长的越发旺盛,乃至到现在已经成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让他决心在以后当一个好官,并且决心去改变一些东西。
只不过这次的似乎又出现了新东西:
“我的同事希腊文教师别里科夫两个月前才在我们城里去世。您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