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7章 土豆,番薯,玉米
    秦良玉一挥手,立刻就有护卫端来一个盘子,盘子上盖着红布。

    在秦良玉的吩咐下,护卫掀开了红布。

    楚轩一眼就认出了上面的物件。

    土豆。

    土豆在万历年间就传入了中国,可惜未能大面积推广,这与此时引进的土豆质量差也有关系。

    这时候的土豆没有经过基因改良,只适合种植在与其原产地安第斯山脉气候类似的地方。

    历史上直到清朝中后期引进了欧洲育种,才得以大面积推广。

    秦良玉拿起土豆,放在手心细细打量,

    “在收到你那封信后,我就命人快马加鞭走驿道送来了你要的土豆,至于另外两样你提到的玉米和番薯,我也已经派人去寻了,这些真能解决饥荒问题?”

    楚轩语气肯定的回道:“放在别的地方,我不确定,但在秦大人的治下,一定可以解决饥荒,甚至可以有富余来接济周边州县。”

    秦良玉不解:“为什么?”

    楚轩解释道:“因为在石柱,秦大人拥有绝对的掌控权,这是新型农作物推广的首要条件。”

    秦良玉立刻明白了楚轩话里的意思,嘉靖改稻为桑的典故她是听过的,让老百姓放弃原有的作物,改种新的作物,没有强权保驾护航是做不到的。

    想到这里,秦良玉又提出了新的问题:

    “我听说这土豆从番邦传来,以往也有人种植,徐光启徐大人在农书中也有提到这土豆的吃法,可这土豆亩产却很低,而且不易保存,这些问题你要怎么解决?”

    楚轩对于这些问题早就有了预案,当即答道:

    “第一个问题,这土豆来自一个名叫安第斯山脉的地方,在没有进一步培育前,不适合我大明的大部分地域,所以需要进行品种改良,在此之前,就只能在跟原产地土壤气候相似的地方播种,亩产可达十五石。”

    即便已经在信中看过亩产十五石这个数据,此时再听楚轩提及,秦良玉的心中依旧感到震撼,要知道水稻即便丰年也不过亩产三石。

    这土豆亩产竟可达到水稻的三倍?!

    “听你话里的意思……你知道哪里适合种植土豆?若是远了,我恐怕鞭长莫及。”

    楚轩点点头,缓缓吐出了两个字:“四川。”

    闻言,秦良玉露出了怀疑之色,“这么巧?你的意思是我这石柱也能种植?”

    “当然,土豆刚传入我大明的时候,是在沿海地区种植,当他们发现亩产不佳后,便放弃了推广,只把这种作物当成点心来培育。可他们却不知道,土豆这玩意适合在低纬度、高海拔的地区种植。”

    秦良玉微微一愣,“什么……什么低纬度、高海拔?”

    楚轩扯了扯嘴角,刚才说得兴起,竟把海拔维度这种现代词语说了出来……

    接下来他又向秦良玉解释了什么叫维度,什么叫海拔,听得秦良玉一脸懵逼。

    但这并不妨碍她理解楚轩话里的意思,简而言之,这玩意只要在四川寻高山区域种植就行。

    高山在北方和沿海区域不好找,但在这四川地界,随处都是。

    “既如此,我稍后就命人种下一批试试,这储藏方式你又该如何解决?农书记载,土豆放久了会发芽、发青,吃了会中毒……”

    秦良玉虽然嘴上还在计较储存的问题,但心里其实已经不是很在意了。

    毕竟亩产超水稻五倍,已经可以掩盖大部分缺陷了。

    “这第二个问题,有很多种解决办法。”楚轩抬脚蹬地,“窖藏,沙土掩埋,切片晾干,储存得当可以撑到来年开春,除此之外就要配合玉米和番薯了……”

    楚轩一边说着,秦良玉一边着人记录。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末:替弟从军,归来被夺军功简介 >明末:替弟从军,归来被夺军功目录 > 第17章 土豆,番薯,玉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