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四章 楚雁寻if
如白昼。楚雁寻抓起检测报告逐行比对,突然发现关键数据的单位标注有误——这是典型的人为篡改痕迹。“调取出入库监控!“她的声音在空旷的走廊回响。凌晨三点,监控画面显示:某个雨夜,戴着鸭舌帽的男子翻墙进入仓库,将伪造的报告塞进档案柜。
真相大白后,楚雁寻没有选择沉默。她站在直播镜头前,身后的大屏幕滚动播放着完整的检测流程。“这片土地承载着上千农户的心血,“她捧起一把土壤,“每一粒尘土都经过我们的双手。“当说到非洲孩子们举着“桃源乡“糖纸的照片时,她的声音第一次哽咽。
风波平息后,楚雁寻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她将实验室向公众开放,设置“透明种植“直播间,24小时展示作物生长过程。游客可以戴着vr眼镜,实时“漫步“在全球各个基地的田间地头。更令人震撼的是,她把自己的作息时间表也公之于众——清晨五点巡山,深夜研究新菌种,连午休时间都用来给偏远山区的农户做线上培训。
随着碳中和理念风靡全球,楚雁寻带领团队研发出“碳汇果林“系统。每棵果树都配备传感器,实时监测固碳数据。消费者购买水果时,不仅能获得一份精美的农产品,还能收到专属的“碳汇证书“。这项创新吸引了联合国环境署的关注,她受邀在全球气候峰会上发言。
站在纽约联合国总部的讲台上,楚雁寻身后的屏幕切换着画面:中国贵州的梯田里,农户用无人机喷洒生物肥料;非洲的荒漠中,“桃源乡“的耐旱作物织就绿色丝带;智利的蓝莓园里,果农们用手机查看共生菌生长数据。“农业不是征服自然的战场,“她的声音坚定而温柔,“而是人类与地球签订的永恒契约。“
演讲结束时,全场起立鼓掌。然而,楚雁寻最在意的消息来自手机——老家的弟弟发来视频,后山的野猴群又多了几只幼崽,它们正蹲在新搭建的生态走廊上,好奇地打量着自动投喂器。她笑着回复:“告诉奶奶,等这批菌种培育成功,我就回来种她最爱吃的红心芭乐。“
暮色再次笼罩“桃源乡“,楚雁寻站在了望塔上,看着山下的智能温室亮起暖黄色的灯光。那些由她亲手设计的六边形玻璃结构,在夜色中宛如散落在人间的星辰。风掠过果园,带着果实成熟的香气,恍惚间,她仿佛又回到了初入剧组的那个春日,只是这一次,她守护的不再是某个角色的命运,而是千万亩土地的生生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