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上密密麻麻地写满了笔记。
每个学期结束,他和妹妹都会捧着一张张奖状回家。那被烟熏得乌黑的土墙,映衬着一壁红灿灿的奖状,显得格外耀眼。父母看着墙上的奖状,疲惫的脸上终于浮现出欣慰的笑容。母亲会特意做上一顿可口的饭菜,一家人围坐在饭桌前,虽然饭菜简单,但充满了温馨和幸福。
3
故乡破败景
时光流转,他上三年级了,按照规定,要到附近村里的一所中小学去读书。那天,他满心欢喜地跟着母亲来到学校,憧憬着新的学习生活。然而,当校长得知他是聋哑人后,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入学的请求。我们学校没有专门的老师教聋哑孩子,实在没办法接收。
校长的话,如同一盆冷水,浇灭了他心中的希望。他呆呆地站在原地,泪水在眼眶里打转,随后哭着跑回了家。
母亲心急如焚,拖着他四处拜求学校的每一位领导。在校长办公室里,母亲不停地说着好话,甚至跪下求情:求求您,就让孩子上学吧,他很聪明,一定会好好学习的。
但得到的却是一次次的拒绝。他只能站在一旁,看着母亲卑微的身影,心中满是愧疚和无助。看着和自己一路走来的大妹跨入新的校园,他躲在角落里,无声地哭泣,那时的他,还不懂那种揪心绞肺的痛是妒忌,他只有十二岁,小小的心灵却承受了如此巨大的打击。
不能去新学校读书,他对知识的渴望却愈发强烈。他爱看妹妹的新书,每次妹妹把书拿回家,他都会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细细翻阅。为了保护书本,他还细心地用旧报纸给每本书包上书皮,认真地在封面上写下书名。母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四处打听,终于得知他只能去上聋哑学校,而唯一的学校在几十里外的县城。
得知这个消息后,求知心切的他,眼神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他拉着母亲的手,用手语比划着:妈妈,我要上学,我要好好学习,将来挣很多的钱,让咱们全家都过得好好的。
年幼的他,早已饱尝了生活的饥寒,却依然对未来充满希望。母亲听了,欣慰的笑容中夹杂着泪水,紧紧地将他搂入怀中。
开学那天,母亲用自行车载着他,踏上了前往县城的路。一路上,他看着路边的田野、村庄,心中满是新奇。从未出过门的他,被县城的繁华所震撼,街道上的车水马龙,商店里琳琅满目的商品,都让他目不暇接。
4
纯真暖阳笑
走进聋哑学校,他看到学校里都是和他同样的孩子,既惊讶又兴奋。在这里,他仿佛找到了归属感,很快就融入了这个大环境。然而,学习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老师讲课都用手语,这对从未接触过手语的他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课堂上,他紧紧盯着老师的手,试图跟上老师的节奏,但往往是老师已经讲完了,他还没明白是什么意思。急得他满脸通红,手心直冒汗,回到宿舍后,他会对着镜子反复练习手语,直到深夜。凭借着顽强的毅力,仅仅用了两个月,他便熟练掌握了手语,让老师都感到十分错愕。
data-faype=pay_tag>
在接下来从四年级到初中毕业的五年里,他始终是班内的佼佼者。每天清晨,当其他同学还在睡梦中时,他就已经起床,在操场上背诵课文;夜晚,宿舍熄灯后,他会打着手电筒,在被窝里复习功课。他的成绩从未出过前两名,家中的土墙上,贴满了他用努力换来的奖状。
在县城的学校里,他见识到了伙伴们生活的奢华。他们餐食鱼肉,随便丢掷馒头,与他的清贫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他明白自己学习机会来之不易,也深知家境窘迫,因此将生活费压得低得不能再低。每天,他的主食是馒头薄粥,偶尔打一份青菜,都要在心里思虑再三。老师看他生活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