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主义的花朵和园丁——综评四部儿童片
最近一连看了几部儿童影片:《地下少先队》、《好孩子》、《朝霞》和《渔岛之子》。在每一部影片里都有一群花朵般可爱的孩子,也都有一些忘我劳动着的园丁。这些孩子们和成人们的形象,留给了我极深的印象。
《地下少先队》是描写上海解放前夕,一群穷苦失学的孩子,在党的地下组织领导下,在党的地下刊物《新少年报》的影响下,如何与社会上和学校里的反动统治势力,进行英勇斗争,如何跟成年的革命者一起,满怀热情而无所畏惧地进行着迎接解放的工作。
展开在少年层的这一场阶级斗争,是极其尖锐的。代表压迫阶级的三青团吴关根,与工农子弟江大成、吕小可之间,形成了对峙的壁垒。他们同在一个学校里读书,但他们却是两种待遇。勤奋好学的江大成,不仅得不到学费的减免,反而因卖《新少年报》而被学校开除;吴督察的阿飞少爷吴关根,欺侮女生,告发进步同学,但却得到学费的全免。起初江大成面对着这黑暗的事实,只能是怒目相视,在他被开除出校时,也只能愤愤地将校徽摔到布告牌上,也只能以无目的的快速脚步,来发泄心中的愤激。可是当他接受了党的教育之后,在他的年轻的脑海里,就对革命,对解放产生了羡慕与向往。在党的地下组织者杨老师告诉他在苏联国旗下的儿童生活时,在他和杨老师并肩对着苏联领事馆的红旗默默宣誓加入少先队时,江大成才从一个受压迫受剥削的孩子,成长为一个少年革命者。
江大成的成长过程,也是一段少年革命者成长的教育过程。江大成等在执行党交给他们给反动分子写警告信的任务时,由于出自自发的复仇心理,竟未得党的许可,私下给吴关根也写了一封,以至几乎将杨老师的身份败露。而后来当孩子们去保护杨老师的安全时,又表现出他们的坚定勇敢和机智,他们一拥而上,把吴关根关进垃圾箱的那一场戏,博得了观众雷动的掌声。在这里江大成的性格和思想觉悟都得到了成熟的表现。
这部影片在向少年观众进行革命斗争的教育上,有着极为形象而生动的表现,它给孩子们以阶级教育,给孩子们以革命意志的教育,给孩子们以集体的勇敢与机智的教育。
《好孩子》这部影片所反映的内容是:农村一群敢想敢干的小学生在“建设社会主义也有我们一份”的雄心大志鼓舞下,试种棉花试验田的故事。从陈明奎和宝妹两个少先队员带着他们的弟弟豆豆,妹妹红红偷种试验田开始,逐渐在他们的学习、游戏生活中,与向自然灾害作斗争和改良种植方法中,团结起全班队员全部加入,连还没入队然而却热爱劳动的顽皮的阿虎,最后学习也提高了,并光荣地加入了少先队。这里除了这些内容之外,还表现了党对新中国儿童的热情关怀和教导。这些孩子好像是竞渡的水手,干劲冲天地在向前划桨,而党就像一位沉着而慈祥的舵手,在水花激溅的航程上,给孩子们端正着前进的方向!
在红领巾突击队里,陈明奎的形象是鲜明可爱的。是他首先发动试种棉花,不顾人们的反对和嘲笑,勇敢地坚持着试验田的种植;是他首先实验人工授粉新技术,虽然曾遭失败,他自己也曾有过气馁,但终于坚持到底,在这小小一块儿童试验田上,获得了胜利的丰收。
陈明奎在梦境中所幻想的美丽的境界:在棉花纷纷飘飞的田地上,一片欢乐的歌声扬起,红领巾突击队员们身穿新衣,在兴高采烈地跳着舞,这一个快乐的意境,深刻而美妙地展示了孩子天真的幻想天地,揭示了孩子的心灵。
阿虎是另一个生动的形象。他淘气,他憨直,他不喜欢学习,但却热爱劳动,是他首先发动大家帮助陈明奎给试验田去浇水,在河里捉螃蟹时,是他最有本领,他看不惯“只说不作”的“小懒虫”晓晴,但他却不懂得批评办法,而和晓晴及其他同学吵嘴打架,当他气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