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好些,哪儿有在我眼皮子底下藏的?”“谁防着你了!我我只是怕陶瞻那个混头给我翻出来了!”陶乐撇了撇嘴,抱着衣服转过身,飘飘然地说了句,“他才不像你呢。
”没想到陶真居然不回嘴,真是难得。
换好衣服后陶乐便去找爹爹一同卖酒,眼看着就快到正午了。
父女二人坐在路边面摊上嗦面,听着食客谈八卦。
“范家大郎要走了吧。
”“还有半个时辰呢。
”“哎哟,我们县里要出会元咯。
”“出什么会元啊,这都是第二回了。
”“人家可是谢元,你家儿子都双二十了,举人都没中呢。
”“嘿!你个老东西,别哪壶不开提哪壶!”陶乐耳朵一直听着,碗里的面一动不动,感觉如坐针毡浑身刺挠,慢慢得坐不住了找个借口说要回家一趟。
冲到房里翻箱倒柜找东西,陶真突然冒了出来。
“你找什么?!”陶乐没空搭理,翻出压箱底的一个小盒子,打开里面是一个绣得略微精致的梨花鹦鹉锦囊。
陶真像是松了口气,尖着嗓子嘲笑道:“绣的个破袋子你还当稀罕宝贝放着呢,卖都卖不了二文钱。
”“与你无关。
”陶乐横了一眼陶真,气喘吁吁地往镇口跑。
听说这次是走水路过去,去码头的路上会经过清水镇,若是赶得上还能见着一面。
毕竟县里难得出一个能考去汴京的人,虽然是第二回了,但镇口还是里三层外三层地围满了看热闹的人,有些人手里拿些新鲜的花儿野果子,等着一会儿抛向范郎君的马车,为其祝福。
陶乐见前方人头攒动,紧紧捏着手里的锦囊,发现自己竟如此冲动,皱眉啧了一声。
“陶乐啊陶乐,你在想什么?干嘛过来丢人现眼。
”人群忽然热闹起来,大家嘴里喊着来了来了,陶乐连忙转身躲到巷子里。
听到众人欢呼,陶乐悄悄探出头,见范维君竟然停下了马车,还站在马车上四处张望。
见他望过来,陶乐连忙缩回身子。
回想起范母对她说过的话,范维君从小就立志要做好官,十年如一日埋头苦读,需要的是一名能顾好家宅,照顾他的贤内助。
陶乐摸索着锦囊上没有藏好的几根线头,她做不了贤内助。
上次落榜回来范维君便每日废寝忘食,连名满江州的大先生都说其此次必然考上贡士,不知何时才能再相见了。
“算了吧”明明说要大度的,却眼中酸胀,喉头梗着难受得紧,温热水滴落在粉红锦囊上,晕开一片雾色。
范维君眼中的光渐渐暗淡,接引之人催促着。
“郎君快些走吧,一会赶不上船就要等明日了。
”坐在马车上,他不甘心得掀开窗帘子,摇晃间人群越来越远。
一路消沉。
忽然听到熟悉的哨子响声,如黄莺啼叫。
这是他送给乐儿的,他连忙叫停马车掀开车帘跳了出去,冲向那心心念念的女郎。
陶乐还是那副温和地笑着,眼里亮晶晶的,她递上粉红锦囊,脸上没了少女羞涩。
“范郎君考完后便打开来看看。
”范维君接过锦囊,陶乐看他伸出的手指指腹上缀满常年握笔磨出的茧子。
他神色欣喜,连连答应。
当即将锦囊挂在了腰间,直愣愣地只知道一个劲说好看。
两人并肩回了马车,范维君头探出窗子,看着陶乐眼里都快出了蜜。
“等我回来。
”陶乐退身微微屈膝行礼,柔着声音。
“祝郎君金榜题名,前路漫漫,定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