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
难免有累的时候,或者因为其他什么原因睡不着觉,那你看点古典散文或诗词,就非常的合适,这种文章又短,随时可以放下。在这里,我还想说,要想把文章写好,首先要热爱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我们祖国的语言文字的确可爱,我常常想假如我不是中国人,看不懂中国的文学作品的话,那真是太遗憾了。我有时陪一些外国朋友出去游览,看见好景忽然想起一句好诗,我就想说我们中国有句好诗,但是因为翻不出来也就把它咽了回去。我想他们要是中国人那该多好。在这一点上,我特别喜欢朝鲜、越南和日本的朋友,因为你写出的汉字他们都懂,有的老先生他们对中国文学比我们还熟悉。日本朋友在道别的时候常常说:“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他念的虽不是汉语之音,但是他们写出来给我们看的时候,我们非常高兴,相视而笑,莫逆于心。我常常在手头和枕边放些中外的文学短篇,现在看的是,这是小时看过的,我们常常和阿拉伯国家朋友来往,他们常常提到里面的故事,你要是对于书里的故事一点不了解的话,那就没有共同的语言了。我们这样忙里偷闲,随随便便地零零碎碎地看也可以积累很多材料。我们看到有很多好句子和好字眼,可以随手摘写下来,因为经过书写一遍,更可以帮助我们记忆,也可以帮助背诵,我们从背诵文学作品里,可以得到很大的快乐。因为在你生病的时候,或者其他原因不能看书的时候,如果你能背诵点什么,那你会感到很有意义。苏联第二个宇宙飞行员季托夫,在他写的报告里,说上天以后,我看见许多星星,就像嵌在黑绒上的点点光明,我就想起莱蒙托夫的一首诗:星星对着星星在说话。我看报看到这里就想,假如我飞上天空的话,我看到宇宙中的奇景,我会想到中国文学作品中哪一个好的句子,因为当时整个天空就只你一个人,你不能跟谁对面说话,你就可以把这些文学财富都带上天去。我常常想,现在我们中国的少年儿童,要是不多读点文学作品的话,将来他去做个宇宙飞行人员,也许会感到寂寞的。以上说的是要看一些短的文章。下面再谈读长的古典文学作品,如、、、等等,说来说去仿佛就是这一些,其实古典小说里面最好的也还是这些。我的朋友郑振铎先生,他有好几百部这样的章回小说,有一年,我生了好几个月的病,病榻无聊就把这几百部书都借来看,浏览一遍以后,感到还是这几部书最好。像这类书,常常放在手边,不怕重看。这一点我们应该跟儿童学,儿童就喜欢你跟他重复地讲一样的故事。我记得我的孩子小时候就爱听“三只小熊”的故事,今天讲,明天还要讲,我说你听过了,她说听过还要听,她不但听,你要说错了她还替你纠正。我说那些书我们应该重看,一来是重看时不用太费脑力;二来因为这些书里面的语言非常生动,重看了记住了以后,对我们写文章就有很大的帮助。就拿上白妞说书那一段来说,作者把白妞出来的那种台风写得多好,白妞衣着朴素,风度非常稳静、大方,写了这些,然后描写她开口唱,一阵高过一阵等等,里有许多糟粕,但是我却挑出这一段看了好几遍。西方作家谈到文章的风格的时候,第一种谈法是“文如其人”,这个人是什么样的一个人,他写出的东西就是什么样的东西。这句话我们都承认,要不然怎么会百花齐放呢!李白、杜甫、元稹、白居易、韩、柳、欧、苏,每个人的文章风格都不一样,因为他们每一个人的一切都不一样。关于风格的第二种说法是:
最好的词句放在最好的地方,就变成一种风格了。不必说远,就拿近代的人写的散文来说吧,刘白羽的散文就和巴金的不一样,杨朔的又跟秦牧的不一样,郭风的又跟柯蓝的不一样,各人有各人的风格,用字造句都各有不同。因为每个作家都有他自己的风格,我们就要多看、多读,来扩大我们词汇的领域。有人说你给我介绍一些作品吧,我说这很难,因为我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