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
么了不起的,我愿意学理科,并且已在开始学了。在中学的时候,我的功课理科比文科好,因为我不喜欢作文,这也跟我的老师有关系,他不能引起我作文的兴趣,我的作文老师是前清的秀才,出的题目都是四书五经上的,非常的抽象,叫人不知从何说起。我从小没进过小学,一到北京就考中学(就是现在的女十二中)。考的时候别的科目都没有,只做一篇作文,题目是《学然后知不足论》,那时我才十二三岁,怎么懂得“学然后知不足论”的道理呢?但是我也会勉强做,因为我在家塾里学的就是那一套。

    我家里请了一位私塾先生,不是为我请的,而是为我的堂哥哥们请的,我没有姊妹,因此从小就跟男孩子们一块学习,由于我小时爱看书,据老师说我的文章比堂哥哥们都写得好。像什么“学然后知不足论”“富国强兵论”等等文章我都做过,所以一考就考上了。考进以后,文科都没问题,但是数学什么的就把我难住了。当时我只会二位数的加减乘除,因此就很感苦恼。我觉得理科比文科难多了,什么历史、地理只要是用中国文字写的我都不怕(因为我从小就有背诵的习惯,只要是好的东西我就背下来,直到现在我还是喜欢背诵)。

    我把精力都放在理科方面,什么代数、几何、三角,……尤其喜欢几何,因为我父亲是学航海的,他常常告诉我,对于学航海的人,三角、几何都非常重要,所以我也就很喜欢这些学科。谈到作文,我当时还有一些额外负担,我不但自己要作作文,还要帮别人作文,因为那些胡诌的作文,可以夸夸其谈,不着边际,写起来非常快,只要什么“之”“乎”“者”

    “也”搞对了就行。同学们知道我作的快,就“利诱势迫”,有的给我买点炒栗子,有的给我买根糖葫芦,这些食物对我的诱惑力很大,我有时候同时写它两三篇,老师对我很头痛,可是他还是说我文章作得好,有一次他给我的作文评了一百二十分,卷子送上去,教务处不知如何平均,就对他说分数最高是一百分,他说这篇文章写的实在好,我一定要加她二十分。但是对这种作文,我就倒了胃口。当时老师在班上讲的古文,差不多都是我念过或看过的,我根本不好好听,就在班上看小说,作数学。当时我只注重理科,想学医,因此我在大学里,是理预科的毕业生。五四运动起来了,我正巧是学生会的文书,要做宣传工作,写宣传文章。理科的功课是不能缺的,一缺就补不上。我缺课很多,由于经常写文章,在报纸上登载,对于创作慢慢地喜欢起来,就改学了文科。这是我自己的情况。至于别的作家,还可以举许多例子,我相信鲁迅先生当初也不是想做作家的,后来由于经常写文章,也就成了作家了。现在的中学生,要当一个作家,还想找捷径,从我的经验里看,是没有什么捷径可找的。因为无论是一种脑力或是体力劳动都不是变戏法,就是变戏法,那也得有材料。比方小孩子玩积木,木头越多,摆的花样就多。一块积木摆不出东西来,两块就有了对立面,三块可以搭个过门,四、五六块就更好,可以摆个比较复杂的东西了。拿词汇来说,你没有积累到相当多的话,就没法挑选,因时因地制宜地把它放在适当的地方。比方“风”,你只知道“狂风暴雨”,当然不能到处都用它,所以要解决词汇和句式问题,首先要多读书,多看点东西。书里面好的句子最好抄下来。例如里面的句子,到现在我有时还把它抄下来,如我刚才举的《尼罗河上的春天》一文里,我就偷了里一句话,大家看出来了没有?在四十九回里七星坛诸葛祭风一段,写的有声有色:

    看近夜,天色清明,微风不动。瑜谓鲁肃曰:“孔明之言谬矣,隆冬之时,怎得东南风乎?”肃曰:“吾料孔明必不谬谈。”将近三更时分,忽听风声响,旗幡转动,瑜出帐看时,旗带竟飘西北,——霎时间东南风大起。

    我十分欣赏这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冰心全集第六卷简介 >冰心全集第六卷目录 > 谈点读书与写作的甘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