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回
庞,上戴素金顶凉帽,稍显高挑的身段,穿着鸂鶒补服,目光炯炯似灯束探明,仪态楚楚如神君款步。她边看边默默在想:如此潇洒的男儿,才是我喜欢的人,若是嫁给这样的夫郎,真是福气。
贾桂情不自禁地觑着花蓉,越看越养眼,犹如一枝鲜艳夺目的初放牡丹,仿佛还闻到诱人的芬芳。此时两双眼睛几回触碰,似网罩索连,顷刻在两颗心中激漾起微微波澜,因此出现一时的缄默。还是宝钗打破沉默说:蓉儿,过来,我有话问你。
花蓉羞答答地走到她的身旁,说:姑母,有什么教诲
你要寻找什么样的人家宝钗问。
你指的是家财吗花蓉反问。
也许是吧。宝钗说。
要家财干什么!花蓉回答。
你要的是人品宝钗再问。
也许是吧!花蓉轻声地说。
怎样才算人品好呢宝钗进而问。
人相中,有缘分就好呗。花蓉含羞地答。
宝钗把她拉到自己的胸前,颔首点向贾桂,附耳轻声:你看他怎么样中意吗
中!花蓉用河南方言应了句,就向屏风后跑去。宝钗忙唤:蓉儿回来!花蓉有点难为情地回到她身边。她拉住蓉儿的手,看了看、捏了捏后,慢慢地摘下自己手中的那只镶嵌绿宝石钻戒,轻轻地套进花蓉的手指中。
此时花蓉面浮红晕,口起微笑,心藏蜜糖,向宝钗毕恭毕敬地磕了一个头,笑逐颜开地向屏风后移去。
李瑞夫妇心中大喜,李知府点点手,道:桂儿过来。
贾桂也有点含羞地走到他面前,说:李大人,有何指教
李瑞开心地问:你看花蓉如何
贾桂腼腆地答:很好很好!是位娴雅千金、贤淑姑娘。
李瑞再问:娶她为妻你意下如何
贾桂表示:由母亲做主,听母亲的!
宝钗虽然在行动上已经表示,口头上也应该有明确的态度:只要表兄、表嫂不嫌弃,我当然同意。高攀了!
哪里哪里!是我们高攀了,只要表姑不嫌弃,我们就十分满意了。杨氏表态。
新亲加老亲,亲上加亲,最好没有了!宝钗喜上眉梢地接着说,也许是缘分吧,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真是千里姻缘呀!
花蓉并非李瑞、杨氏的亲生女儿,生母姓花,父亲姓蒋,但不姓父姓,故名花蓉。她原籍河南郑州,在十五年前,被人拐骗至扬州贩卖。李知府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遣衙役将人贩子捉拿归案,将她救出于水火,当看到如此美貌可人的女孩时,更添爱惜呵护之心,遂收为义女。其生母找着后,曾多次来过扬州,她也回过几趟河南。郑州不比扬州,亲母家境清贫,所以长期留居李府。杨氏膝下无子,只生一女,取名李黛,小她两岁。花蓉天智聪明,生性娴静,勤奋好学,与妹妹相处和睦。因此李瑞夫妇待她如同亲生,视作掌上明珠。
这门亲事就这样顺顺当当、未花多大力气,更无三媒六证,不到一个时辰,双方都很满意地定下来了。
中午,李知府设便宴招待特殊客人。虽说便宴,实是山珍海味,酒宴之丰富无须细说,参加午宴的别无他人,就是李瑞夫妇和宝钗母子及花蓉、李黛姐妹。席分宾主坐定后,频频以酒相敬。酒至半酣,李瑞提议:何不各人赋诗一首,以助酒兴!不知表妹,不不不,不知亲家及桂儿意下如何
人遇喜事精神爽,酒逢知己千杯少。宝钗兴致尤盛地说:这个主意不错,请出题。
李瑞双目扫视了四周一遍,见大门东开,西窗光照,厅上悬挂着自己亲手题写的瑞光辉宏四个大字匾额,说:就按照上面的‘瑞光辉宏’这四个字为题,每句开头用上一个字,这样可否
可以可以!亲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