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回
,水量充沛,鱼类丰富,环境优美。有了太湖,才有万里沃野,才有姑苏这个人间天堂。这出于苏州府第一夫人之笔,由此可见她对美丽太湖情有独钟。
按年龄,接下来便是雪雁了,可是她却说:从未见过花姐姐的诗,请花姐姐先来。
袭人很少作歌赋诗,其实她在贾府耳濡目染,特别是陪儿子读书,诗才长进不小,于是毫不犹豫地欣然吟道:
今生有幸聚姑苏,难得相逢在太湖。
水上风帆云共舞,吴都无处不香乎。
此时游船快到苍翠的湖岛鼋头渚了,突然传来悠扬的歌声。雪雁正准备作诗,宝钗挥手,示意她停下来。听前面渔船中的渔姑唱渔歌:
潇潇洒洒水迢迢,浩浩荡荡女弄潮。
水上蓝天凭我闯,湖中虾蟹任咱捞。
喃喃两笑撒开网,咕咕三唱缆索撩。
晨伴朝霞同日出,夕阳飞鸟共还巢。
渔歌响彻云天外,海味香飘透九霄。
王母瑶台羡奴乐,嫦娥月殿慕渔樵。
卖鱼换米油柴盐,买布添衣扮丽娆。
游客何知心喜悦,无争于世自逍遥。
宝钗她们听得如痴如醉,不仅倾慕这优美的唱腔所倾慕,更使大家着迷的是她那洋洋得意地自称处于无争于世自逍遥的超脱境界,自喻王母、嫦娥羡慕的神仙般生活,陶醉在新衣扮丽娆的浪漫之中。远远看去,这个渔姑人貌十分娇丽,而且活泼可亲。秋华点手相邀,喊道:渔姑姐姐!请过来!
我来啦!你们的船等等。渔姑应了一声,就向她们的方向航驶过来。
一会儿,渔舟便靠拢游船了。大家热情地上去牵拉她过来叙谈,想听她再唱渔歌。
她过了船,大家的目光从不同角度聚焦一起。这里有(双调)词《鹧鸪天》一首:
出水莲花不染尘。天生丽质彩缤纷。青柔荷叶珠玑露,玉骨馨香仙女身。眉目秀,嘴樱唇。冰肌肤雪月宫人。莺喉鹂舌添姿韵,疑是余容与洛神。
大家见是一位似曾相识的绝色女子,更觉亲切感。秋华、秋实拉着她的手,请她坐在自己身边,说:姐姐的渔歌唱得很是好听,歌词作得相当不错,我想请你再唱几曲。
我是胡乱瞎编几句,随便唱唱开开心的。渔姑说。
歌词是你自编的秋华问。
是的,得还可以吗渔姑说。
很不错,想必你很有学问,能作诗唱曲。秋实说。
谢谢夸奖!读过一些书,能识几个字。渔姑道。
你唱的渔歌,实是一首通俗易懂、情趣横生的排律诗,从中看出你深知平仄声韵。我听了十分感动,请问读过哪些书秋华问。
从《百家姓》《三字经》到《论语》《易经》等,可以说读过了‘四书’‘五经’。渔姑说。
看你的品貌和气质,瞧你的言谈举止,不像个渔姑,是位大家闺秀的样子。宝钗过来拉着她手。
太太说得没错,未到太湖之前,也可以称得上是个官家千金。渔姑说。
姑娘的父亲是做官的黄岚道。
小小六品官,有何稀罕。渔姑说。
你父亲在何处为官袭人仔细看看后问。
在应天府任通判。渔姑答。
应天府!应天府通判,有几分像他俩。袭人自言自语。
你老家也在应天府吗听口音,真是应天府来的。宝钗说。
太太慧眼!小女子的确是应天府人氏。渔姑说。
来此多长时间了乡音未改。宝钗感兴趣地问。
快一年了,是去年来的。渔姑应。
你是官家小姐,怎么在此打鱼度日李纨不解地问。
我喜欢打鱼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