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二十五回
开母亲的遗物,看了便知。施义十分肯定地说。

    宝钗接过包子一看,外面封条上写着:京城荣国府珠大奶奶、宝二奶奶亲启。落款署名施平儿缄。从字体中可以辨得是出于平儿亲笔。她立刻拆开。大家全神贯注地看平儿的遗书遗物。

    主要遗物有宝钗送给的一只玉镯和一对宫花,有李纨赠予的一只钻戒,还有贾琏给的金项链和东洋进口的珍珠项链各一条;此外有纯金做的八仙和九老各一副,这玩意儿是用来缝合在孩童帽前的装束品,据说有驱邪长寿的作用。袭人一眼认出其中一副是巧姐儿用过的,另一副是宝玉房里的,可能是宝玉小时用了留着、送给平儿作纪念的。旁边有头发两束,她用红布条扎着,并写着贾琏、平儿的名字,显然是两人割发为夫妻的证明。

    宝钗心情十分沉重地打开遗书,见上面潦草地写着:

    自从凤姐谢世后,琏二爷扶我为正,这时我才怀下这个孩子。为巧姐儿被卖之事,贾环恨我入骨。他若得知我怀上琏二爷的骨肉,必置我母子于死地。

    为了保得贾琏的血脉,我不告而别,来到老家湖涯,隐姓埋名。只因母子俩难以度日,为了使孩子长大成人,迫于无奈,与孩提好友结为夫妻。婚后生活尚且安静,不料湖涯突发瘟疫,义儿的继父前天染病身亡,看来我命也危在旦夕。

    义儿生下后不久,突然来了曾多次到过贾府的癞头和尚和跛足道人。他俩还认得我。和尚说:平儿,贾琏已经魂归离恨天了,这个孩子是元妃娘娘向警幻仙子求来的,不要忘记元妃的恩德。并留有偈语云:

    此子虽非济世才,出身却是太虚来。

    官场险地何须去,致富勤劳快乐哉。

    那道人又念道:

    孩儿命苦也安祥,十岁离家走异乡,

    二十携妻回故里,太湖水上弄风樯。

    我将要与世长辞了,只要孩儿长大成人后,归宗贾府,以继宗祧,琏二爷有血脉相传,我死而足矣!到那时我儿应更为贾姓,名叫贾施。请珠奶奶和宝二奶奶收留并关照。致谢!拜托!

    施平儿拜上

    平儿的遗书先由宝钗读。她读了一半,泪流满面,嗓子沙哑,咽喉阻哽,泣不成声,再也读不下去了,就转给李纨念。李纨虽然勉强念完此书,可是泪水把纸头都滴湿了。

    贾施虽然保管了母亲遗书十多年,也是第一次才看到,伤心得泪如雨下。

    众人听了平儿的遗书后,无不感慨万分。李纨激动地说:平儿好人啊!她为了保护琏二爷的血脉,偷偷地隐居太湖,含辛茹苦地带养这孩子。

    平儿也好命苦!不容易啊!首先要感谢贤德妃娘娘为琏二爷求得一子,更要感谢平儿留下贾琏血脉。她的忠孝义举感人至深!可惜她早已离开我们了!宝钗感动地说。

    的确是贾门的大喜,想不到平儿还养着个好儿子,真是感人肺腑、催人泪下,是一件让人难以置信的大喜事!袭人说。

    我终于找到了你们,找到了亲人,还我本来面目,从此成为堂堂正正的人了,感到无比的兴奋、无上的荣幸呀!贾施说。

    这时,薛芬满面春风地过来,说:中饭已经做好了,太太及各位请来用餐。

    大家走到餐厅一看,桌上放着满满一桌全是鱼鲜,有清蒸刀鲚、糖醋鲤鱼、红烧鲢鱼、鲫鱼熬汤、银鱼爆炒、桂花鱼香菇煲、鳗鱼炖甲鱼、盐水太湖虾、醉烧大闸蟹,还有炒鱼块、飘鱼丸、烤鱼头等等,让人眼花缭乱,香气扑鼻。她们虽然吃过山珍海味,但从未尝过全席鱼鲜,心中尤为快活。

    喜事加鱼鲜,新亲加旧交,欣喜的场面不必细说。人人齐夸薛芬手艺不凡,做得一手好菜,连李纨也赞不绝口。

    李纨、宝钗把薛芬拉到她俩的中间坐下,袭人把贾施也拉来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红楼再梦简介 >红楼再梦目录 > 第二十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