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回
普通富家闺秀;这边连续五六天没去上学。老夫子以为她俩有什么要事去了,特来请问太太,问起两人因何旷课
李纨听了一时惊慌,以为出什么大事了,就急忙去问黄岚:你女儿好多天没去书馆了,她俩到哪儿去了
她俩没有说什么,早上看到她俩一起出去的,我以为是到书馆读书的,要么到外面玩去了,不会有事的。黄岚不在乎地说。
李纨还是放心不下,背地里派小杏去跟踪,跟了半天就知道她俩在刺绣坊上工。
与此同时,李纨特意去孙女房间查看,看看是否有诗稿之类,结果发现了在留园写的两首词。从词的内容看来,似乎秋华与这男青年多有意思了,所以急得去找黄岚,说:你两个女儿在绣坊做工知道吗秋华还与这个不三不四的人情诗来往!你做娘的都不知道
我真的一点也没想到,母亲也不必过于焦急,我们一起找秋华问问。黄岚说。
她俩随即派小杏去把秋华找来。李纨问:你五天没去书馆了,到什么地方去了
到刺绣坊做工去了,在那里做试样的活,就是绘图纸。秋华如实地答。
这怎么可以呢你要知道,你是堂堂的知府千金,怎能与普通百姓一般,抛头露面去上工,成何体统!李纨教训道。
我不这样认为,女儿也应该与男儿一样,做自主自立的人。秋华说。
说得好,有志气,有骨气,还有勇气!令人佩服!宝钗从门外进来说。
此时,宝钗、雪雁、史英一起到来,正听见秋华向祖母表达自己的观点,因而宝钗鼓励她。
宝钗她们这次匆匆而来,主要是迎候周进的。去年在杭州时曾邀周进于今年五月前来苏州,与他商讨有关乡试等事宜,现在已至五月中旬了,雪雁为此而心急如焚。宝钗本当早就过来,只因忙于高邮除盗,实在无法脱身,所以耽搁到现在。
宝钗等来得正好,李纨就将孙女最近结识绣坊青年,并在那做工的事儿告诉了她们。宝钗听后道:小事一桩,没什么了不起的大事,交给我处理得了!
又要麻烦你了,你一定要阻止她!决不允许和那些不三不四的人来往。无知呀,看她俩挺聪明的,为何变得如此的无知。李纨唠叨。
不要杞人忧天。她俩的确很聪明,相信做事不会没有分寸的。我即刻就去。随后,宝钗分别与黄岚母女三人说了说,知道了个大概,但不知绣坊的详细情况,于是由双秋姐妹陪同,来到绣坊实地了解。她粗略地看了下,觉得确实不错,是个难得见到的工场,遂感兴趣地问甄钟:你办这个绣坊赚头多吗它的前景好吗
我办绣坊的本意不完全为了赚钱,主要是挖掘和光扬苏州刺绣这门传统工艺,使之为人间生活添彩,为华夏文化增色。甄钟说。
说得好!好一个为生活添彩、为文化增色。难得难得!宝钗赞赏说。
谢谢!我认为只要绣件品质优良、花样不断出新,定有不错的行情。甄钟自信地说。
你这样的生产规模,绣品能销得出去都销往何处宝钗关心地问。
销路可多啦,主要有三个渠道:大多是销到各地市井货行,再是宫廷定制用品,还有在海外也很走俏,已经有西洋、南洋的买家了。甄钟如实告诉。
还有洋人买家宝钗问。
有有!他们很是喜欢,上批样品已经做好,马上就可发货了。甄钟说。
我是门外汉,不懂商家经营,看来需要好多资本是吗宝钗又问。
的确要投很多的本钱,最主要的是善于经营、用活资金,以小本钱来做大生意!甄钟回答。
说得好,不容易!听口音,先生好像是湖北人,没错吧
没错,湖北武昌人。
先生贵姓今年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