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回
华的就是了。宝钗说。
你又来演调包计了,这样合适吗黄岚说。
张冠李戴并不一定是坏事!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是如何使她终身有个归属,这得听听太太的高见。宝钗有意把球踢给李纨。
我拿不出主意来,只要她有个好归宿,什么移花接木的都无所谓!我就拜托你了,请你辛苦点,等会儿我给你酒斟满点。李纨开心地笑道。
我们要想法促使成功,眼下要做三件事儿。宝钗胸有成竹地说。
哪三件,请明示。黄岚急问。
首先是把我们刚才说的事情暂且保密,尤其是花蓉拒婚的事千万要守口如瓶,切勿泄漏半句,防止她效仿花蓉,来个连锁反应。宝钗说。
这条我们一定做到,请问其二呢李纨问。
其次是请太太主动地去开导华儿,对她表示同情,并多多启迪。我认为太太是关键所在,解铃还须系铃人,只有太太能够使她接受,否则看来难成了。宝钗道。
这是应该做的事,只要她的婚姻成了,我什么都答应。李纨表示。
好!有了你这一句话,我就有了信心,有信心就是成事的基础。宝钗欣喜地说。
我理解您的意思,这条果然重要,请问第三呢黄岚说。
其三是男方的事。现在我们说的是一厢情愿,婚姻是男女双方都要应允的。加上这位符公子如此的挑剔,不知从何入手,一时也说不准。宝钗说。
我更说不准了,我绝对相信您是有办法的,只有拜托您了。黄岚说。
我若没猜错的话,这位符夫人有可能与我们认识的。宝钗说。
真有此事。她是谁李纨急切地问。
我也是乱猜猜的,她很可能就是……宝钗有意放慢吐词。
说,她是谁快说呀,不要卖关子了。李纨急着催。
不说了,现在也没准儿,待你把秋华说通了再告诉你。宝钗讲了半句。
李纨带着爱怜和补偿的双重心理,去劝说孙女。去年因为阻止秋华与吴星光的婚恋,造成她与孙女感情疏远,为此愧疚非常,懊悔自己做了错事。今天她一反常态,亲自走到孙女卧室,亲热地说:华儿,你好吗祖母好多天没见到你了,真想着呢!
秋华见祖母到来,慌忙起来行鞠躬礼,说:祖母您好,不知祖母到来,孙女未出远迎,请祖母恕罪。
言重了,何罪之有,倒是祖母未告先来。
请请,请坐请坐!祖母有事吗
事倒没什么,祖母一个人,心里烦闷得慌,特地来与你说说话。
很高兴祖母过来说说话,我一个人也闷着呢!
秋华,你还恨祖母吗
怎么会呢,当时想不明白,做人为什么这么难为何这么不自在曾经想过了了算了。秋华接着说,经过一年多的沉默思忖,才悟出一个道理来。
什么道理说来听听。李纨心平气和地说。
其实我也说不清楚,我只知道一个人活在世上,要受到各种各样的约束,如受到社会、家庭、道德、法律、婚姻、父母长辈、儿女、邻里等等的左右。秋华接着将已记得滚瓜烂熟、想说未说的话一吐为快,我当时想得很天真,想用自己的聪明才气、胆识心志,证明自己,摆脱女人从属于男人的卑贱,逃避不公允的世道,寻求自由自在的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现在看来,是稚气可笑的、很不切实际的。几千年的传统习惯,要违拗它,谈何容易!比如祖母阻止我的婚姻,也不全是祖母的错。
秋华的一席话,说得李纨十分动情。她热泪盈眶地说:祖母错了,祖母心感愧疚,不该阻止你的婚姻。
不不不!我决不怨恨祖母,也许是命运如此吧!秋华说。
过去的已经过去了,听说那位